[浮云]中方连抛3820亿美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强硬信号;与此同时,巴菲特清空中企股票,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这场国际金融风暴中,最近两件事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一个是中国接连抛售美债,另一个是“股神”巴菲特突然清空比亚迪股票。怎么看,这两件事背后都透着不寻常的信号。 先从中国开始说起。近期,中国又一次大手笔减持美债——四个月内卖出3820亿人民币(约537亿美元),手里的美债持仓骤降至7307亿美元。这一数字不算小,特别是在中国是全球美债的最大持有国之一。 为什么中国要这样做?其实不难理解。美国的债务越来越高,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每年美联储的降息与量化宽松政策,国债的发行量水涨船高,到目前为止,美国国债已经突破了37.1万亿美元。 短短两年时间,美国的国债就增加了6万亿美元,2025财年,仅仅支付国债利息的费用就突破1.15万亿美元,接近美国年度军费的总额。 令中国深感忧虑的是,美国在过去几年推行的贸易政策与货币政策。这些举措充满变数,给中国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着实令人不安。一方面,美国不断通过加征关税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另一方面,美元的货币供应量在不断扩张,这使得中国不得不提前做出资产配置调整。 相较于将全部资产置于高风险的单一“篮子”之中,中国采取更为审慎的策略,通过减持美国国债、增加黄金储备等途径,巧妙地分散资产风险,以保障经济的稳健发展。 对中国来说,黄金无疑是一个更为安全的选择。为了进一步保证安全,中国还在沙特建立了首个海外黄金交割库,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保障。中国将黄金作为对抗风险的“盾牌”,显然是要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环境下做好防守准备。 再来看巴菲特的动作。虽然巴菲特是著名的价值投资者,但他最近的决策却让市场大吃一惊——他清空了持有17年的比亚迪股票。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巴菲特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购买了比亚迪股票,经过十七年的持有,股价已经上涨了近40倍,巴菲特的投资回报率高达38倍,按理说他早已赚得盆满钵满。但今年,他却选择在2025年第一季度彻底清仓,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纯的市场波动。 巴菲特公开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是“重大错误”,并且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因为关税导致的运营利润下跌了14%。保险业务的承保利润更是腰斩,巴菲特的这一番话透露出,他对美国国内经济的担忧已经超过了对比亚迪的信心。 巴菲特本身是一个长期投资者,按理说,他应该继续持有这只表现出色的股票,但如今的市场环境却让他不得不在中美博弈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做出避险决策。 在中美经济脱钩的背景下,巴菲特也无法忽视这一潜在风险,尽管比亚迪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依旧强劲,但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关税政策和不确定的国际政治局势,显然让他觉得未来的盈利空间充满变数。 这两件看似没有直接关系的事件,其实有着一个共同的背景:全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去美元化”趋势加速。 中国减持美债、增持黄金,不仅是为了减轻对美元的依赖,也是为了在未来可能的金融动荡中,确保自己的经济和金融安全。而巴菲特的清仓,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中美博弈前景的担忧,尤其是对中国市场的风险预期。 这一切表面上看似是资本与国家的独立动作,实际上却是国际金融体系深刻调整的反映。在不确定性愈加增加的今天,无论是国家还是资本,都在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加安全的立足点。 中国通过减少美债持仓、增加黄金储备,为自己的资产安全做了预防,而巴菲特则通过清仓比亚迪等股票,提前锁定了可能的风险,尽管他仍然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多极货币体系逐渐浮现,不再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单极货币格局。未来,如何在这个新格局中找到一个相对稳妥的位置,将成为全球经济参与者的共同课题。 这些动作背后所传递的信号,显然不是空穴来风。无论是中国减持美债、增持黄金,还是巴菲特清空比亚迪股票,都表明了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资本和国家都在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 未来全球经济将进入多极货币时代,资本和国家的战略调整也预示着国际金融市场将迎来新的大变局。 (主要信源:中华网——中方连抛3820亿美债,准备动真格,巴菲特清空中企股票,信号特殊)
卢麒元先生认为,10月2日通胀重启,美将股债双杀,锁死流入的资本后陷入滞涨,全球
【8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