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遵义。国庆放假期间,一名老师送学生回家,他们走了很远的山路。路上不好走,女孩一直叮嘱老师小心路滑。 走了不知多久,女孩指着远处的老木屋——那就是我的家。老师发现木屋很旧了,却收拾得干干净净,学生与86岁的爷爷相依为命。 爷爷了解来意后,颤巍巍地捧着自己捡来的板栗。那些板栗很小,有些还被虫蛀过。爷爷俯下身子,细心地挑出一颗颗最饱满的栗子。 爷爷流着泪说:“我今年生了一场大病,不知道还能陪她多久……”他看着孙女,混浊的眼睛里全是牵挂。电灯在屋顶轻轻摇晃,那是屋里唯一的电器,还有那个用了多年的电饭煲。 老师一阵心酸,便留下2000块钱。爷爷枯瘦的手一直推拒着,说啥也不肯要。老师解释说,孩子还小,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老师把钱硬塞到老人怀里,他才颤抖着收下,像接过一份沉甸甸的托付。 老师离开时,爷爷执意让学生送他到村口。学生默默地跟在老师身后。他走到拐角处,回头望去——老人还站在木屋前,用力挥着手,单薄的身影在大山的映衬下,那么小,却又那么坚定。 学生把袋子里的板栗递给老师,红着脸解释说 :“老师,这是我们家最好的东西了。” 老师表示,他知道,这是一位86岁老人能给出的全部了。这些从屋后树林里一颗颗捡来的板栗,比任何昂贵的礼物都珍贵。板栗沾着山里的露水,带着手掌的温度,是一个风烛残年的爷爷,对孙女的未来能做的全部托付。 回城的路上,老师紧紧地抱着这袋板栗。大山深处的贫穷是真的,但比贫穷更坚韧的,是那份在艰苦生活中依然保持的尊严与干净,是爷爷藏在板栗里沉甸甸的爱。 就像那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板栗树,再贫瘠的土壤,也能结出最甜的果实。而教育,或许就是照亮这片深山的光——让孩子知道,山路尽头还有更广阔的世界。 老师说,这个秋天,他收到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它让我更坚定: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托起,哪怕要翻过最险峻的山,走过最漫长的路。 看完视频,被这份双向奔赴的善意感动了。 这位老师的做法,藏着最实在的温柔。放假不忙着休息,反而绕远路送深山里的学生回家,明知山路难走也没打退堂鼓,最后还留下2000块钱——这哪是普通的师生情,更像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疼。尤其看到学生和爷爷住破旧木屋却收拾得干干净净,没嫌条件差,反而记挂着爷孙俩的难处,这份细心和善意,比钱更让人暖心。 爷爷的举动,又让人心里酸酸的。86岁还得照顾孙女,生了病怕陪不了孩子多久,明明过得不容易,却把捡来的、甚至被虫子咬过的板栗送给老师。在老人眼里,这袋板栗不是不值钱的东西,是他能拿得出手的“最好的谢礼”。穷日子里的这份真心,没掺一点虚的,比任何贵重物物都重。 说实话,这事儿最能打动人的,是“双向的真心”。老师给的2000块,是帮衬爷孙俩的实在;爷爷给的板栗,是老人家掏心窝的感谢。 有时候,善意就是这样,不分钱多钱少、东西好不好,只要是真心换真心,哪怕在难走的深山里,也能暖到人心里发甜。这份相互体谅的温柔,比什么都珍贵。(来源:教语文的郑老师)
“这名老师火了”!重庆一女老师提醒学生,天气热要勤换衣物,可一星期过去了,班上有
【137评论】【91点赞】
仕人
男朋友见家长吧!这老师有点年轻,女学生又有点成熟[吃瓜]
laoxi
愿老人能健康地多陪孩子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