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为什么会突破限制向中方供重型发动机?因为俄方清楚,所谓的中国发动机存在动力短板,这个瓶颈对中方而言不会是永远的障碍! 先说说俄方的处境,这几年俄乌冲突下来,俄罗斯航空业算是跟西方彻底掰了,原本依赖的欧美市场没了,自家的MC-21客机想卖都没地方去,发动机研发更是缺钱缺市场。 俄罗斯联合发动机制造集团那边,PD-35、PD-26这些新发动机项目烧钱得很,PD-26推力26吨,专门给宽体机和运输机用,本来是奔着国际市场去的,结果西方路子堵死了,只能转头瞅向中国。 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都公开说了,愿意给中国宽体飞机供重型发动机,还打包复合材料机翼这些关键部件,说白了就是急着找个靠谱的买家回笼资金。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太清楚中国的研发能耐了,这可不是瞎猜,全是实打实的证据。就说民航领域,中国的CJ-1000A发动机,航发那边早就说了2025年完成取证,2030年就能大规模装在C919上商用,这进度比不少国家预想的都快。 再看工业发动机,潍柴集团这几年四次刷新柴油发动机热效率世界纪录,现在都干到53.09%了,要知道这玩意儿每提升0.1%都难如登天,当年博世集团的老板都夸这是历史性突破。 俄罗斯联合发动机公司的工程师们肯定盯着这些动态呢,他们比谁都明白,中国的“动力瓶颈”就是个暂时的坎儿,不是迈不过去的山。 要是再等个三五年,等CJ-1000A批量装机,潍柴的新能源发动机也全面铺开,中国对进口重型发动机的需求就得大打折扣。 到那时候,俄方的PD-26就算研发成了,也没地方卖,毕竟除了中国,没几个国家能撑起这么大的重型发动机市场。 所以现在主动突破限制供货,本质上是抢在“窗口期”做笔划算买卖,既能用中国的订单养活自家研发,又能靠核心部件绑定中俄合作,这账俄罗斯算得门儿清。 当然,美国在中间也推了一把。这些年美国老拿发动机卡中国脖子,C919现在还用着通用电气的LEAP-1C,动不动就威胁断供。 俄方瞅准了这个机会,普京都特意提了PD-26在全力推进,明摆着是告诉中国“别愁,还有我这备选”。 这种时候递过来的技术支持,既能帮中国打破封锁,又能让中俄战略关系更铁,对俄方来说是一举两得。他们心里清楚,就算不供,中国早晚也能自己搞出来,不如现在做个人情,还能落个战略盟友的实惠。 就像曼图罗夫说的“一旦飞机可用,我们这边就会交付”,这话里藏着算计,他们知道中国宽体机项目在推进,发动机需求是实打实的,但也明白这需求是阶段性的。 潍柴从濒临破产到能造世界顶尖柴油发动机,只用了二十多年;CJ-1000A从立项到取证也才十几年,这种研发速度让俄罗斯不敢掉以轻心。 与其等中国完全自主后失去市场,不如现在主动合作,至少还能参与到中国的产业链里,赚点技术合作的红利。 所以说,俄方这步棋根本不是“扶贫”,而是基于现实的精准判断。他们清楚中国的短板长不了,与其抱着技术壁垒等死,不如趁现在把技术换成市场和资金,还能巩固战略伙伴关系。 这既是给自家发动机找出路,也是看清了中国动力产业必然崛起的大势,毕竟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更不会跟未来的产业巨头过不去。
俄方为什么会突破限制向中方供重型发动机?因为俄方清楚,所谓的中国发动机存在动力短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10-03 13:45:42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