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曾坦言:莫言是当代最被低估,最受委屈,最为老百姓说话的作家!如果一个人质疑莫言的作品,那他没有经历过六七十年代!莫言也直言:“虽然我身在异乡,但我的精神已经回到了故乡;我的肉体生活在北京,但我的灵魂却生活在对于故乡的记忆里。” 在莫言的创作中,“农民式叙述” 是其历史叙事的一大显著特色 。有学者指出,“在权力的相互交叠中,莫言对历史做出了农民式的叙述,是把建立在理想的高度进行的革命移植到在生活的土壤上展开 。” 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莫言历史叙事的独特之处。在传统的历史叙述中,革命往往被描绘成一种宏大的、理想主义的运动,强调其政治意义和历史必然性 。然而,莫言却另辟蹊径,他将革命放置于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展现革命对农民个体命运的影响,以及农民在革命进程中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 在莫言的小说里,农民不再是历史的被动旁观者,而是成为了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和应对革命,他们的生活、情感、欲望与革命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复杂而真实的历史画卷 。例如在《红高粱家族》中,余占鳌等农民出身的人物,他们并非是受到某种崇高的革命理想的驱使而投身战斗,而是出于最朴素的生存本能和反抗意识 。余占鳌因为不满社会的不公和压迫,以及对爱情的追求,带领着一帮兄弟在高密东北乡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 。他们的行为充满了野性和生命力,同时也带有农民特有的狡黠和鲁莽 。在这个过程中,革命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和口号,而是与农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充满了烟火气息 。 莫言通过这种农民式的叙述,打破了传统历史叙述的单一性和权威性,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加多元、丰富和真实的历史世界 。他让人们看到,历史不仅仅是由英雄人物和政治精英所书写的,广大普通农民也是历史的重要推动者 。他们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念和情感世界,同样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叙述方式,使莫言的作品具有了深厚的民间根基和强烈的现实感,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人性的复杂 。 《儿子的敌人》这一短篇小说,堪称莫言展现农民对历史独特感受的经典之作 。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孙寡妇的儿子小林在攻打县城的战斗中牺牲,当女卫生员和民夫抬着裹在席筒里的尸体前来让她认领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发生了 。孙寡妇和宋小桃,在这一关乎大是大非的历史性关头,竟然记不起孙小林的面貌了,陷入了失语状态 。这一情节看似荒诞,却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战争中的迷茫与无助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生命变得如此脆弱和渺小,亲人的面容在生死的冲击下也变得模糊不清 。这不仅仅是个体记忆的丧失,更是农民群体在历史洪流中被边缘化、失语的象征 。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当孙寡妇看到那具年轻死者粗大的手指关节和老茧时,她内心深处的情感被触动了 。这些特征让她感受到了同属老百姓的悲苦命运,使她打破了失语状态 。她不再纠结于这具尸体是否是自己的儿子,而是出于对同为底层百姓的同情,认下了这具可能是 “儿子的敌人” 的尸体 。这一转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情感和善良的本性 。在他们的认知里,战争的敌我之分或许并不如生命本身的价值重要 。他们不关心那些宏大的政治理念和历史使命,只知道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怜悯 。这种基于共情的情感觉醒,让孙寡妇超越了战争的对立,展现出人性的光辉 。 在莫言的鸿篇巨制《丰乳肥臀》中,对民间失语历史状态的展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部小说以恢弘的笔触,描绘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通过上官鲁氏一家的命运,展现了民间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 。 上官鲁氏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社会变革,见证了不同政治势力的兴衰交替 。在她的眼中,无论是共产党鲁立人、孙不言的子女,还是国民党还乡团司马库的孩子,亦或是 “皇协军” 沙月亮的后代,在上官鲁氏那里都是活生生的一条生命 。她以母亲的胸怀,一视同仁地关爱和保护着这些孩子,即使外界的 “暴风骤雨” 也动摇不了其捍卫孩子们生存的信念 。这种超越政治立场和阶级斗争的态度,体现了农民最本真的生存本能 。他们不关心权力在民间世界中的斗争,只希望能按照自己的生命本能冲动活下去 。 在《丰乳肥臀》中,历史在上官鲁氏这里成为了静默的展现 。她的生活就是民间历史的真实写照,充满了琐碎的日常、无尽的苦难和坚韧的抗争 。她在战争中失去了多个子女,经历了饥荒、政治运动等种种磨难,但始终顽强地生存着 。她的故事,代表了广大农民在历史进程中的默默承受和不屈抗争 。他们虽然没有在历史的舞台上发出响亮的声音,但他们的生活和命运,却构成了历史最坚实的底色 。
易中天曾坦言:莫言是当代最被低估,最受委屈,最为老百姓说话的作家!如果一个人质疑
云端绮梦绘星河
2025-10-03 16:32:2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