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战败后,残余逃亡此国,发展至今有20万华人,还说广东话 1864年,天京

史海沉钩 2025-10-03 18:11:52

太平天国战败后,残余逃亡此国,发展至今有20万华人,还说广东话 1864年,天京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这场闹了14年、波及大半个中国的运动彻底垮了,洪秀全吞了毒药自尽,幼天王洪天贵福被抓后遭了凌迟,李秀成那些将领也没好下场,全被杀了。 清军破城后,没打算给太平军残兵留活路。城内外到处是搜捕的兵丁,见着穿太平军号服的就砍,连带着不少曾给太平军送过粮的百姓都遭了殃。 当时有支太平军余部,领头的是广西籍将领翁德容,他带着不到两千人从城西突围——不是不想多带,是大部分兄弟要么战死,要么被冲散,剩下的个个带伤,连刀都快举不动了。 他们没敢走大路,专挑江南的水网和芦苇荡钻。那时候刚入秋,水里还凉,晚上只能靠芦苇挡点风,饿了就挖地里没熟的红薯。 有兄弟脚被水泡烂,走不动了,就跟翁德容说“你们走,别管我”,最后要么被清军追上,要么活活饿死。就这么走了一个多月,才从江南绕到广西边境。 为啥往广西跑?因为翁德容和不少兄弟都是广西人,太平天国最早就是从广西金田起的义,他们想着边境清军管得松,能往国外躲。 可到了广西凭祥,才发现清军早把边境封了,只能趁着夜色,偷偷从山林里翻过去,进了当时的越南。 可越南也不安生,当地土司见他们是外来的残兵,又没粮草,还想抢他们的武器。翁德容没办法,只能带着兄弟跟土司打了一架,赢了才换得一条生路,接着又往南走,最终到了暹罗——也就是现在的泰国。 那时候的暹罗国王是拉玛五世,正愁没人修湄南河的水利工程。翁德容带着的这些人,不光会打仗,还懂中国南方的农耕技术,挖水渠、种水稻都是行家。 拉玛五世见他们有用,就答应让他们定居,还给了曼谷周边一块荒地。这些残兵总算有了落脚地,不用再东躲西藏。 他们住下来后,最先做的就是开垦土地。白天顶着烈日挖水渠,晚上就用树枝搭简易的棚子,说话还是用老家的广东话——毕竟大多是广东梅州、惠州一带的人,这方言早就刻在骨子里了。 后来娶当地女子也好,跟其他华人通婚也罢,家里都要求孩子必须学广东话,过年要贴春联,清明要给祖先烧纸。哪怕过了几代人,入了泰国籍,这规矩也没丢。 有人可能会问,太平天国都败了,这些人为啥不回中国?你想想,当时清军还在追查太平军余党,回去就是死路一条;而且在暹罗虽然是异乡,但能安稳过日子,不用再打仗。 慢慢的,越来越多广东、广西的华人移民过来,跟他们通婚、聚居,人数越变越多,到现在已经有20万之多。 说起来,太平天国运动本身有不少问题,后期内讧、腐败,败亡是早晚的事。但这些残兵不一样,他们没像有些将领那样投降清军求活路,也没放弃自己的根。 在异国他乡,靠自己的双手站稳脚跟,还把广东话和华人习俗传了下来,这股韧劲倒是难得。要是当时他们没从南京突围,没一路跑到暹罗,现在还会有这20万说广东话的华人吗? 这些华人在泰国,一边融入当地生活,一边守着自己的文化,其实也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一种延续。他们的祖辈是为了活命才逃到这里,可后代却把“根”留住了,这算不算另一种意义上的“没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6
史海沉钩

史海沉钩

专注文献考据与历史真相,还原被遗忘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