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站在地产行业顶端的人,为什么十年后,王健林和许家印这俩大佬如今差距这么大?

雪宪娱乐 2025-10-03 20:50:15

同样是站在地产行业顶端的人,为什么十年后,王健林和许家印这俩大佬如今差距这么大? 10年前还能坐着一起喝茅台,聊“千亿目标”的王健林和许家印,如今一个稳坐“万达掌舵人”,一个却要为债务付出代价! 为什么十年后境遇差出了银河系?这俩大佬的路到底差在哪儿? 先说2013年,这一年算是俩人巅峰相遇的起点。 当时王健林已经靠着万达商业、万达院线打出一片天,手里的万达广场开一个火一个,直接喊出:“2020年万达要进世界500强前100”。 而许家印的恒大也不含糊,靠着“高周转、高负债”的打法,从广州本地房企冲到全国前三,那年恒大足球还拿了亚冠冠军,许家印走到哪儿都是“跨界大佬”的范儿。 但就在看似都顺风顺水的时候,俩人的“决策分叉路”已经出现了。 2017年,王健林突然踩了急刹车,当时万达手里握着一堆海外项目,从美国的酒店到英国的大楼,花钱跟流水似的,结果遇到政策收紧,老王二话不说开始断臂求生,把国内13个文旅项目、77家酒店打包卖给了融创和富力,到手几百亿现金,转头就还了银行贷款,那时候不少人骂他“怂”,说他把“家底”都卖了,可现在回头看,这步棋简直是保命棋。 反观许家印,2017年之后走的是另一条路,当时恒大已经有了负债压力,但许家印没想着收缩,反而往汽车、新能源、健康产业里砸钱,又是造恒大汽车,又是开恒大健康城,甚至还搞起了矿泉水、粮油。 最关键的是,他还在疯狂拿地,2019年恒大拿地金额超过1800亿,负债率一路飙升到80%以上。 有人劝他稳着点,他却说“大投入才能有大回报”,可这大回报没等来,反而把自己拖进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坑。 2020年是俩人境遇的“分水岭”。这年疫情来了,地产行业遇冷,不少房企开始缺钱。 但王健林因为早几年“卖卖卖”,手里现金充足,不仅没受太大影响,还趁机抄底了一些优质商业项目,万达商管甚至在2021年提交了上市申请。 而恒大这边彻底慌了,业主开始维权、供应商上门要账,甚至出现了“理财产品逾期”的情况,许家印不得不亲自出来道歉,说“一定会还清债务”,可到现在,恒大的债务问题还没彻底解决。 为啥同样面对危机,俩人的结局差这么多? 王健林做企业,讲究现金流为王,他常说“万达可以没有高利润,但不能没有现金流”,所以哪怕卖项目,也要保证手里有钱;许家印则更追求“规模第一”,总想着靠“大”来压过对手,可忽略了“大而不强”的风险。 就像咱们普通人过日子,有人知道手里要留应急钱,有人却敢把所有钱都投进股市,一旦行情不好,立马就慌了。 还有一点很关键:面对错误的态度。王健林发现海外扩张有风险,立马止损,不纠结“过去的投入”;而许家印在恒大出现问题初期,还想着“靠借新债还旧债”来撑,结果越陷越深。 这就跟咱们平时犯错一样,有人能及时改正,有人却硬撑,最后小错变成大错。 现在再看这俩大佬,王健林虽然没了当年“世界500强前100”的豪言,但万达稳了,他还能偶尔出来跟年轻人聊“创业心得”;许家印曾经的“跨界神话”也成了过去式。其实不光是地产行业,任何行业、任何人都一样:顺境时别飘,要看到潜在的风险;逆境时别慌,及时止损比硬撑更重要。 这俩人的故事,与其说是地产大佬的沉浮,不如说是给所有人的一堂课,不管你是做企业还是过日子,“清醒”比“野心”重要,“稳”比“快”更能走得远。

0 阅读:53
雪宪娱乐

雪宪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