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甘肃武威,31岁男子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卖掉家里的牲畜,凑了1万块

大提莫聊热点 2025-10-03 21:17:14

1999年,甘肃武威,31岁男子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卖掉家里的牲畜,凑了1万块钱,买来1匹骆驼,带着父亲,搬进腾格里沙漠复地2间地窝子,村民们笑话他傻,他却说:以后你们都得谢我!谁料,7年后,妻子哭着紧紧抱住他:我已经失去了1个儿子了,不能再失去你了。 王银吉生于1968年,甘肃武威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的农民家庭。那时候村子还没被沙漠完全逼近,他从小帮父母干农活,种小麦玉米,靠天吃饭。村里人日子过得紧巴巴,风沙一来就得对付尘土。80年代,全家迁到红水村,这里离腾格里沙漠西南缘就3公里,沙线长70公里。迁来后,风沙更猛,农田常被黄沙盖住,房子墙上积尘厚厚一层。村里生活靠几亩地和牲畜,王银吉结婚后生了两个儿子,继续种地养家。日常除了耕田,还帮邻居修工具,手上老茧一层叠一层。1999年春天,沙尘暴闹得凶,农作物埋了,房屋遭侵蚀,他决定治沙,父亲王天昌赞成,两人开始筹钱买苗木。 王银吉的决定让母亲和妻子极力反对,家里积蓄本就不多,全投进去生计就断了。她们劝他想想孩子小,风险太大。可他没动摇,春节后就把羊牛卖掉,凑了1.8万元,买了两峰骆驼和梭梭花棒苗木。接着领父亲进沙漠腹地庙儿墩,那里沙丘起伏,没树影。两人挖出两个深4米多、宽不到3米的土坑,用树枝撑壁,铺干草旧布当床。这就是住处,能蜷身容下两人。村里人听说后摇头大笑,说沙漠种树等于疯了,牲畜卖光怎么活。他对他们说,以后沙漠不推了,会来谢我。那些人散去时还议论不止。 治沙从那天起就干开了。王银吉和父亲每天扛铁锹挖坑,风沙填平了再抠出来,种下苗木培土。第二天检查,好些苗根露在外或拔起,成活率不到2成。他捡死苗扔掉,买新补上。水源是难题,离家3公里有井,每天牵骆驼驮水,来回3小时只运200斤。用勺子一滴滴浇根,避免浪费。几年下来,现实比想得残酷,苗木死一大片,得反复补种。2002年,他找林业专家学草方格固沙法,秋天用麦草压1米见方网格,春天格内种耐旱植物。还发明沙木枪,长杆工具深挖树坑,减少水散失,效率翻倍。成活率渐渐上去,沙丘冒出绿点。 2005年春天,治沙有点成效,可小儿子14岁时腿不稳,王银吉忙植树没当回事。一个月后医院查出脑干胶质瘤晚期,全家为治沙耽误治疗,端午节孩子走了。临终孩子说埋沙窝里,看着沙漠变绿。王银吉把儿子葬治沙点旁。妻子金玉秀扑过来抱紧他说,失去了儿子不能再失去你。他擦泪,继续干活。这事让家庭差点崩,可也成了动力。 儿子走后,王银吉把树当寄托,继续压沙种苗。大儿子王军从新疆寄积蓄回来,支持买苗木。母亲和妻子也加入,帮运水育苗,全家拧成一股绳。风沙里,他们排队压网格,脚步印沙地。22年过去,压沙造林超8000亩,栽700多万株,形成南北4公里、东西3公里防风林带。梭梭成林,挡住风沙,野兔沙狐重现。村里赵德元等15户人家看在眼里,承包沙地跟着干,学挖坑种树。 政府支持让事好办了。凉州区林业局发林权证,给苗木和每年3万元管护费。工作人员送工具,王银吉分发用上。武威市投14亿元推防沙治沙,工程队铺网格,他指导位置。2023年,王银吉家获省级文明家庭,事迹上央视人民日报。记者访时,他还在沙丘巡视。58岁的王银吉奔波沙漠,父亲王天昌近80岁,风湿病重但指导压沙。孙子假期来牵骆驼运苗,接棒家族事。

0 阅读:0
大提莫聊热点

大提莫聊热点

大提莫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