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青山被判处死刑时,全国上下一片叫好之声,谁知就在30年后,他的三个儿子竟然找

梨花朵朵映雪腮 2025-10-03 21:42:20

在刘青山被判处死刑时,全国上下一片叫好之声,谁知就在30年后,他的三个儿子竟然找到当年的举报者李克才,要求他为刘青山平反! 1951年11月的保定,北风像刀子一样刮在人脸上。河北省党的代表大会正在召开,会场里气氛却比外面的天气还要凝重。天津地区行署副专员李克才站上了发言席,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惊雷,炸响在众人耳边。他要揭发他的顶头上司,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以及地委副书记张子善。 这可不是件小事。 刘青山,何许人也?十五岁就投身革命,从冀中根据地走出来的“红小鬼”,蹲过国民党的大牢,皮开肉绽也没吐露半个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哪一场硬仗里没有他的身影?他是人们口中的战斗英雄,是新中国建立的功臣。举报这样一位人物,李克才这是疯了吗? 会场瞬间哗然,人们交头接耳。李克才没有理会,他只是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实公之于众:挪用机场建设款、克扣治理河道的专款、倒卖国家木材、骗取银行贷款……桩桩件件,都与这位昔日的革命英雄有关。谁能想到,那个曾经连命都可以不要的硬汉,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两年,竟会腐化至此?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送抵北京中南海。毛主席看着报告,震怒之下,只批了两个字:“严办!” 一场席卷全国的“三反”运动,由此拉开序幕。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革命胜利后,刘青山的心态悄然发生了变化。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老子们拼死拼活打天下,现在享受享受怎么了?”这份“理直气壮”,让他心安理得地搬进了豪华的“刘公馆”,坐上了进口小轿车,甚至迷上了跳舞和打猎。 权力的滋味,比最醇的美酒还要醉人。他和“好兄弟”张子善联手,把天津地区当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他们以“发展生产”为名,成立了“机关生产管理处”,做起了投机倒把的生意。从东北贩卖木材,到克扣民工口粮,再到挪用救灾款,只要能来钱,他们无所不为。 李克才作为副手,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曾多次私下劝诫刘青山,希望这位老领导能悬崖勒马。 可刘青山早已听不进任何逆耳忠言,他甚至拍着李克才的肩膀说:“出了事你别怕,这事没你的份。”那份满不在乎的姿态,彻底寒了李克才的心。他明白,私下的劝说已毫无用处,唯有将一切暴露在阳光下,才能挽救这个被权力侵蚀的肌体。 1952年2月10日,保定东关大操场,人山人海。公审大会上,刘青山和张子善被依法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随着两声枪响,新中国反腐第一案落下帷幕。据说,在决定是否执行死刑时,曾有人为他们求情,毕竟功劳赫赫。但毛主席态度坚决:“正因为他们功劳大,地位高,所以才要杀!只有杀掉他们,才能挽救二十个,两百个,两千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刘青山倒下了,但他的家庭没有倒。组织上考虑到他有三个年幼的儿子,最大的刘铁骑才7岁,最小的刘铁兵尚在襁褓。河北省委决定,由政府承担孩子们的全部生活和学习费用,每人每月15元生活费,一直到他们成年。这在当时,是一份不菲的保障。 岁月流转,三十年光阴弹指而过。当年嗷嗷待哺的三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勤恳工作。大哥刘铁骑考入北京石油学院,成了石油工程师;二哥刘铁甲在工厂里踏实肯干;三弟刘铁兵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他们用行动洗刷着父辈留下的阴影。 然而,父亲的罪名,始终是压在三兄弟心头的一块巨石。八十年代,国内掀起了一股平反冤假错案的风潮。 这让三兄弟重新燃起了希望:父亲的案子,当年是不是判得太重了?量刑上有没有可商榷之处? 怀着这份复杂的心情,1982年,三兄弟辗转找到了早已退休的李克才。面对这位亲手将父亲送上审判台的老人,他们没有仇恨,只有恳求:“李伯伯,我们想请您出面,为我父亲的案子重新发声,看能否平反。” 李克才看着眼前三个已经步入中年的汉子,内心百感交集。他能理解他们作为儿子的心情,但历史不容篡改,法律的尊严更不容挑战。他沉默了许久,最终缓缓摇头,语气却异常坚定:“你们父亲的罪行是铁证如山的,当年的判决完全合法、公正。我不能因为同情你们,就去歪曲事实。” 他告诉三兄弟,功是功,过是过,绝不能混为一谈。刘青山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是事实,但他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大肆贪腐,也是不争的事实。任何时候,功劳都不能成为贪腐的“挡箭牌”。 这次见面,并未改变历史的判决,却解开了三兄弟多年的心结。他们终于明白,纠结于过去已无任何意义,唯有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才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

0 阅读:85
梨花朵朵映雪腮

梨花朵朵映雪腮

梨花朵朵映雪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