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钱学森一直未婚,钱父托27岁的蒋英帮儿子介绍对象。蒋英组织聚会,钱学森谁

蒙图信众 2025-10-04 12:07:54

35岁的钱学森一直未婚,钱父托27岁的蒋英帮儿子介绍对象。蒋英组织聚会,钱学森谁都不理,只盯着蒋英看。 说起来,钱、蒋两家,还是世交。 那时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在杭州求是书院结为挚友,后来又一同赴日留学,一个潜心钻研教育,一个深耕军事领域,回国后依旧往来密切。 当时钱家只有钱学森这一个独子,而蒋家有备受喜爱的“五朵金花”,钱均夫看着活泼可爱的蒋家女儿,便向蒋百里提出过继三岁的蒋英,还特意为她取名“钱学英”,郑重地办了过继酒席。 四岁的蒋英刚住进钱家时,十几岁的钱学森已是个沉默寡言的少年,不太懂得如何与这个突然到来的小 “妹妹” 玩耍。 蒋英在略显冷清的钱家待了没多久,就因想念家人闹着回了蒋家,可这段特殊的过往,却在两人之间悄悄系上了 “干兄妹” 的羁绊。 有次家庭聚会,两人在父母面前合唱《燕双飞》,婉转和谐的歌声让蒋百里忍不住打趣:“钱均夫要我女儿,恐怕不只是缺个闺女吧?” 钱母更是直接与蒋家约定:“这孩子将来可得给我当儿媳妇。” 1935 年,24 岁的钱学森怀揣着求学报国的理想赴美留学,临行前特意到蒋家告别。彼时 16 岁的蒋英已出落得亭亭玉立,还为他弹奏了一首钢琴曲。 这一别便是十二年,钱学森在美国专注钻研航空理论,凭借出色的才华成为麻省理工最年轻的正教授; 蒋英则远赴欧洲深造,在柏林音乐大学潜心研习声乐,二战期间辗转到瑞士,还在国际歌唱比赛中斩获首奖,在音乐领域崭露头角。 1947 年,二战的硝烟渐渐散去,蒋英回到上海,在兰心大戏院举办独唱音乐会,她 “声震屋瓦” 的演唱征服了在场观众,也让评论家赞不绝口。 此时 36 岁的钱学森恰好回国探亲,他在事业上意气风发,可孤身一人的状态却急坏了父亲钱均夫。 钱均夫知道蒋英人脉广,便托付她帮儿子介绍对象,27 岁的蒋英爽快答应,很快在上海组织了一场聚会。 聚会当晚,蒋英精心邀请了几位品貌俱佳的名媛淑女,可钱学森全程都心不在焉。他的目光始终追随着忙碌的蒋英 —— 她身着素雅旗袍,优雅地周旋于宾客之间。 当蒋英特意牵来一位姑娘向他介绍时,钱学森只是礼貌地点了点头,视线却又不自觉地飘回蒋英身上。事后好友范绪箕问起聚会情况,他坦诚说道:“没看中别人,蒋英倒是很好。” 这份心动并非偶然。早在赴美前,蒋英弹奏的那首钢琴曲就已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记;蒋百里赴美考察时,特意带给钱学森的蒋英照片,更是让他时常惦念。 十二年后的重逢,蒋英身上兼具的艺术气质与温婉气度,彻底击中了这位科学家的心。钱学森后来回忆,那一刻的直觉清晰地告诉他,蒋英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人。 聚会后没过多久,钱学森便向蒋英坦诚了心意,他的求婚方式带着科学家特有的直接:“你跟我去美国吧。” 蒋英起初想多相处一段时间,可钱学森执着地重复:“不行,现在就走。” 这份率真与坚定打动了蒋英,她笑着 “投降”,答应了他的求婚。 1947 年 9 月 17 日,两人在上海沙逊大厦举行了婚礼,新婚不久,他们便一同远赴美国波士顿,钱学森特意买了一架斯坦威大三角钢琴作为礼物送给蒋英。 1950 年,钱学森怀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决定回国,却遭到美国政府的无理阻挠,陷入了长达五年的软禁生涯。 困境中,音乐成了两人驱散阴霾的慰藉。蒋英弹起吉他,钱学森则吹起竹箫,古典旋律在房间里流淌,渐渐驱散了孤独与烦闷 钱学森在撰写著作时,特意在醒目位置标注 “献给英”,这简单的三个字,藏着他对妻子无尽的感激。 1955 年,在两人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获准回国。登船时,钱学森紧紧牵着蒋英的手,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盼,也藏着对妻子深深的依赖。 蒋英后来回忆:“他最后是作为‘美国犯人’被驱逐的,但有我在,他就不怕。” 这份始于青梅竹马、历经患难考验的爱情,最终沉淀为相濡以沫的陪伴。正如钱学森所说:“我娶了蒋英,才懂得什么是完整的人生。”

0 阅读:229

猜你喜欢

蒙图信众

蒙图信众

蒙图信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