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做的最蠢的事情就是,跟着美国搞什么北约东扩,此举不仅将俄罗斯逼急了,而且抱起石头狠狠地砸自己脑袋,现在成了欧盟防御。 他们当初大概觉得这算盘打得精,一边靠美国的军事保护伞撑腰,一边拿技术优势在全球捞钱,顺便还能把地缘影响力往东边扩。这种坐享其成的美梦,现在碎得连渣都捡不起来。 北约东扩这事儿,明摆着是往俄罗斯家门口递刀子。俄罗斯多次警告都没用,欧盟愣是跟着美国把防线一步步推到人家边境。这举动彻底把俄罗斯逼急了,原本还算缓和的关系直接降到冰点,一场冲突下来,欧盟最先尝到苦果。 他们以为美国能罩着自己,结果发现这靠山根本靠不住。美国嘴上喊着盟友情谊,实际全是“美国优先”的算计。特朗普政府当年就敢单方面对欧加征关税,半点情面不留。到了现在,美国还逼着欧洲承担乌克兰安全保障的“主要责任”,自己倒当起了甩手掌柜。 安全上靠不住,经济上更是被坑得头破血流。能源依赖的口子一下被撕开,以前低价稳定的俄罗斯能源断了供,欧盟只能转头买美国的高价液化天然气。美国能源商趁机抬价,把欧洲当成了提款机,欧洲企业的能源成本直接飙升,竞争力掉了一大截。 更打脸的是,欧盟一直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早就不是不可撼动的神话了。就说汽车行业,欧洲车企躺在燃油车的舒适窝里睡大觉,直到“柴油门”事件后才慌忙转向电动车,这一步慢了就是步步慢。 中国车企早就闷头发力,30年来持续深耕电动车领域,现在已经形成了碾压级的优势。中国车企18个月就能开发出一款新车,欧洲品牌得花双倍时间。更关键的是,中国车企瞄准大众市场搞规模效应,欧洲品牌死磕高端市场,销量上根本没法比。 电池这核心部件更是差距悬殊。电池几乎占了电动车总成本的一半,全球75%的电动车电池都由中国制造。欧洲最大的两家电池制造商,加起来的产量才占全球千分之一,这短板直接卡住了欧洲电动车的脖子。 面对差距,欧盟不想着怎么追,反而学美国搞保护主义,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反补贴税。法国《世界报》早就泼了冷水,说这根本是抄美国当年的错作业,保护主义带不来奇迹。 美国当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250%的高关税,结果呢?中国企业趁机抢占市场,加速迭代,反倒把美国光伏产业逼入了绝境。现在欧盟故技重施,巴黎一大的教授都看明白了,关税顶多是“临时避难所”,只会逼着中国企业去欧洲设厂,反而更难对付。 欧盟自己的内部问题也早就积重难返。27个成员国心思不齐,“碎片化”的毛病越来越严重。企业咨询经济安全问题,找不同部门能得到不同答案,权责划分乱得一塌糊涂。这种内部松散的状态,让他们根本没法集中力量应对危机。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研究员都急了,拿“格拉夫顿号”沉船幸存者团结自救的例子劝欧盟,说他们必须先拧成一股绳。可现实是,东西欧的分歧被美国死死拿捏,共同决策机制根本运转不畅。 军事上更是没骨气,大量装备依赖美国,连不少高官都有美国背景。嘴上喊着“战略自主”,真到关键时刻,还是得看美国脸色。直到最近,西班牙才放弃美国战机考虑“欧洲货”,欧盟启动8000亿欧元的“重新武装”计划,可这步子实在太慢了。 美国还在一旁不断拱火,搞双重标准。中国扶持光伏、电动车产业,就被说成“国家主义”;美国自己搞同样的事,就成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这种强盗逻辑,欧盟居然还能忍。 现在的欧盟算是彻底陷入了死循环。跟着美国东扩,把俄罗斯逼成了对手;依赖美国保护,却被当成了冤大头;技术优势被赶超,还在用错方法挣扎;内部一盘散沙,连自救都难。 当初那点坐享其成的幻想,早就被现实打得稀碎。他们亲手抱起的这块“北约东扩”的石头,终究狠狠砸在了自己头上。想要破局,欧盟得先明白,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再不清醒,只会跌得更惨。 信源:新华网《专栏丨欧洲的“不由自主”》
普京态度强硬,五常中唯独中国没有参与,美媒突然发现,中国正在抄俄罗斯的底?在这场
【19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