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10万亿GDP大省,为什么是山东?

数据读城 2025-10-04 21:38:59

2019年的广东,2020年的江苏,先后跨过10万亿GDP的门槛,5年多后的2025年,山东确定成为全国第三个GDP超10万亿的经济大省,下一个则将是明年的浙江。 届时,以粤苏鲁浙4大10万亿GDP经济大省和京沪两大5万亿GDP超级都市领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头部新格局将更加稳固,带动作用也将更加显著。 同时,山东率先进入10万亿行列,也为传统工业大省转型、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莫大的信心与助力。 经济大省之间的真实差距 仅以GDP总量来看,11个超过5万亿元的省市是支撑起中国经济版图的头部力量。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4个经济大省实至名归,粤苏正朝着15万亿GDP努力,鲁浙今明两年将先后站上10万亿,四川、河南、湖北在6-7万亿纠缠,福建领先于上海、湖南、安徽、北京这一档5万亿省市——可以说,经济大省、产业大省的梯队态势非常明显,每一个梯队都有彼此对标的目标。 换一个角度来看,各个省市想要跨越升至上一个层级的竞争范围,难度都很大。现有经济环境下,已经很难出现某个区域颠覆性的跨越式发展。 浙江确实势头更猛、增速更快、活力更强,但超车山东,短期内暂无可能。 山东的底气,从何而来? 关于经济第三省的讨论远不如中国第五城的讨论来得热烈,因为作为事实上的全国第三省,山东的发展态势如同其辖区内的民众性格,不争不抢,踏实稳定。尽管也曾有过说山东经济“大而不强”“活力远不如浙江”的声音,但山东只需让数据说话。2024年,山东GDP增速跑赢全国均线,GDP增量低于江苏,但高于广东。 何况,山东还身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都市圈外的政策洼地,能扛住长、珠三角和北京的跨地域虹吸已属不易。 与广东有一定的外贸依赖度和江苏强劲的科创赋能力相比,制造业是山东的底气。2024年山东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广东和浙江,工业根基相当扎实,且有着大而全的产业体系,当年31个制造业大类有29个实现增长。都说山东国企更强、民企差点意思,而2024年山东500强企业里的278家民企实现了与国企差不多的营收。均衡化发展更是山东的优势所在,胶东、省会、鲁南三大经济圈增速相当。内需方面,山东2024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1%,高于广东的4.8%。​ 连续9年粮食总产量超过5000万吨,年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万亿元,大量农产品转为工业原料,山东的大农业也是其他经济大省艳羡的存在。山东还是全国唯一的海洋强省建设试点,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超20%——能玩转海洋经济的省市,全国目前只有寥寥几个。 以往更多由广东、江苏、浙江刷屏的全产业链优势、创新转化能力等方面,山东近年来已经花大力气改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山东汽车产业有着涵盖研发、零部件、整车制造、后市场的完整链条,2024年汽车产业产值突破万亿,新能源汽车增长迅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稳定增长。 山东的后劲,是否充足? 山东的短板在于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量、质都有不足,这方面的数据,山东有多项只有广东、江苏、浙江的一半左右,差距非常明显。但山东也并非没有底蕴,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山东是超过广东排名第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山东也是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排名全国第四。 数字经济方面,山东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表现出色,但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相对滞后。山东各个产业领域的头部企业数量,也略低于粤、苏、浙3省。而且,与粤、苏、浙3省民企的全面出击、欣欣向荣相比,山东民企更偏传统色彩一些,效率和业绩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甚至于,山东均衡的区域发展态势,也被认为一定程度上没能更好发挥资源集聚效应,供养出济南、青岛、烟台3座万亿GDP城市,已经是山东目前的极限,潍坊想要进阶最少还有5年时光。 至关重要的人口方面,山东全省2024年少了42.8万人,几乎没了一个中等县的人口数量,这对消费、创新等领域都存在隐患。虽然2024年济南、青岛的高校毕业生留鲁率大幅上涨,但山东的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是经济大省,甚至是产业大省里最低的那一档。

0 阅读:82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