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特朗普不简单!正用偷天换日般神操作,打算把37万亿美元国债让地球人一起埋单!】
9月28日,俄罗斯东方经济论坛的会场里,普京首席经济顾问科比亚科夫一句话把全场记者炸到屏住呼吸:美国打算把37万亿美元国债“搬进”稳定币云系统,让地球人一起埋单。现场视频48小时内在全球社媒播放破亿,弹幕刷得最多的只有四个字——“全球征税”。
这并非科幻剧本。科比亚科夫亮出的路线图很直白:把短期美债打包进USDC、USDT等美元稳定币,只要全球用户日常转账、发工资、买咖啡都用到这些代币,就相当于帮美国财政部续命;等规模足够大,华盛顿只需悄悄让美元通胀再上一个台阶,债务就被“空气”稀释,而持有稳定币的普通人会发现手机里的数字资产能买的面包越来越少,自己却找不到讨债的门。
故事听起来夸张,却和半个月前华盛顿的两条新闻无缝衔接。
8月28日,美国众议院以215票对214票的微弱优势通过《美丽大法案》,把未来十年联邦赤字再抬升2.3万亿美元,同时授权财政部把更多三个月期短债卖给货币市场基金;同一天,Circle向SEC递交的文件显示,USDC储备中72%已换成这些超短期美债,金额接近300亿美元,占同类债券增量的三分之一。
监管文件里的官方措辞是“提供流动性”,而科比亚科夫在海参崴的解读更直白——“这是把债先塞进你的电子钱包,再慢慢蒸发”。
为什么白宫敢打稳定币的主意?数字不会撒谎。根据美联储9月20日公布的资金流动表,过去十二个月美元M2增速反弹至7.1%,但30年期美债国际买家占比却跌到24%的二十年低点,传统“债主”日本、卢森堡、沙特都在减持。
财政部急需新“接盘侠”,而稳定币1200亿美元的总盘子看上去虽小,却连着全球加密货币2.3亿活跃用户,日均链上清算量已突破1500亿美元,相当于Visa网络的七成。把短债塞进去,等于给赤字装上一条24小时运转的传送带,且无需国会再批预算。
更微妙的是发行主体。USDC由Circle这家私企运营,USDT背后是注册在英属维京群岛的Tether,美国政客可以一边在听证会上提醒风险,一边放任它们把储备换成国债,既规避了联邦债务上限的紧箍咒,又保留了随时“窗口指导”的灵活性。用科比亚科夫的话说,“白宫想要的是一把隐形吸管,让全球交易手续费变成财政部的利息收入”。
那比特币方案又扮演什么角色MicroStrategy创始人迈克尔·塞勒过去四年累计花84亿美元买入约21.4万枚比特币,平均持仓成本3.9万美元,9月27日市价6.6万美元,浮盈近60亿美元。他在9月12日播客访谈里透露,已有多位参议员询问“把黄金储备换成比特币”的可行性。
市场立刻嗅到套利空间:只要政府后续宣布哪怕5%的黄金储备转为加密资产,比特币价格就能被拉到十万美金,届时塞勒的浮盈可瞬间覆盖三分之一的美债年利息支出。白宫无需亲自下场,只需修改会计准则,让比特币在央行报表里享受“无风险资产”待遇,等于把债务压力转嫁给后期接盘的散户和新兴市场。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三条线索已浮出水面。
第一,美元指数9月28日跌破99,创20个月新低,而现货黄金同期突破2680美元,各国央行连续三个季度净购入超200吨,创1967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动摇以来最长买需,说明“赖账”预期已在国际市场定价。
第二,美国财政部9月26日再次回购100亿美元长债,为6月以来第四次,票面利率5.25%的十年券被以4.78%的溢价收回,交易员解读为“官方自己都不相信能长期还得起”。
第三,美联储逆回购规模9月27日降至720亿美元,不足年初的十分之一,意味着货币基金手里的“余粮”正在耗尽,稳定币若继续扩容,将直面财政部天量短债的倾销。
把画面切回普通人:在北京望京上班的小张每月用USDC给海外供应商付款,他钱包里的代币背后可能正躺着一张三天后到期的美国短债;当华盛顿选择再印钞续命时,小张会发现同样数量的USDC换不回原来的人民币,却找不到索赔对象。正如科比亚科夫在论坛结束时的玩笑,“你以为自己在用美元,其实是美元在用你”。
全球37万亿美债的皮球,就这样被踢到了每个人的手机App里。下一次你点开转账按钮,不妨想想,自己是不是已经默默成了华盛顿的“编外纳税人”。
(来源 : 红友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