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影片最好看,最精彩的部分其实不是庭审,而是看李淇如何艰难地爬到“23

雅静幽梦语 2025-10-05 01:52:45

《震耳欲聋》影片最好看,最精彩的部分其实不是庭审,而是看李淇如何艰难地爬到“23”层,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小的细节就很真实生动,比如敬酒时低半杯,比如虚张声势戴假表,被点出来后用衣袖遮住等,还有台词里的讥讽如何不动声色地拉开阶层差。这一部分情节里,扮演者演得行云流水,生动自然,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演员接触名利场更多吧,触类旁通是懂人心与运势的玄妙。但是,这一部分其实与听障人士争取权益的主线就像有点疏离的两层皮,仅仅依靠戏剧化的情节比如死人,原生家庭,友情等来黏合始终是缺乏说服力,更让人隐约觉得不安,听障人士在片中其实更加陷入被影像塑造的“刻板印象”:急躁、笨拙、乖张甚至几乎类似其他电影里的边缘群体,成为某种不与主流融合的次文化。怎么想出让潘斌龙蹦迪派对中去摸音响的细节,这很难评吧。 这也很难用行为的正义、价值观的正确来缝合。唯一稍微合理的就是迟蓬老师扮演的吴阿姨,她很不像听障人士,找到了虚荣、爱钱的人性通病,这是仅次于兰西雅让我感动的人物,这是对的。其他的,比较工具化。兰西雅的好,是逻辑与感性平衡得几乎完美,她在演问题少女的赛道上层层翻新,眼神、肢体都很经典了。 不把角色当听障人士演才可见生活的复杂以及对人的改造多么深刻、斑驳。 还有一个比较显割裂的设计,就是李淇律所小汤这个人物,有没有觉得这个角色因为一以贯之的单纯、热情以及“不帅”,更贴合电影的主题和价值观的上限,他成为角色精神上的导师,这也蛮奇怪的。电影中他与李淇打开了红色的伞,这一幕是好的。 然后有几个细节我觉得刻意,也意思不大。比如宋江武松的卡,拉低法律的深。还有一些有意无意与“药神”、“辩护人”的相似性,也不知道是不是有讨好迷影分子的KPI。某个听障人士的配角甚至长得都神似宋康昊。 最后想说药神,有几个点目前看是这一类现实主义题材还没有做到的。 1 主角的道德感薄弱源于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2 主角的私心就是推动变化的关键力量 3如果不是字幕,现实主义不给人虚妄的希望,而在于人如何得到救赎。 救赎与赢是有一些偏差的。

0 阅读:0
雅静幽梦语

雅静幽梦语

雅静幽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