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中医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运
如大多数人一样,我小时候对中医也是很陌生的,甚至不知道世间还有一种东西叫做中医。一场肾病,西医治疗无效后,可能由于是那位西医专家是我家亲戚的同事,所以格外负责任,最后建议我们看中医吃草药。我的父母也没有犹豫,他们虽然没有什么国学文化,但都是相信中医可以治病的。中医果然不负众望,最终通过吃草药我的肾病被治愈了。
相信中医是一种幸福,甚至有时候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幸运。如果当时我的父母不相信中医,甚至偏执地排斥中医中药,也许我的病至今也不会好,当然许多事情也不能随意假设。
中医的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下的思维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中医常用的取类比象思维,在严密的西方逻辑思维面前,显得经不起推敲,甚至显现的荒诞幼稚。所以,如果把近代以来的西方思维作为唯一的真理,显然中医的理论有许多的漏洞。
但是,任何医学的目的都是治病救人,疗效是主要的目的,只要有疗效,就不能去排斥,不能因为自己不理解就说它是错的。这个世界上,人们不知道原理的东西太多,但并不影响我们运用。比如石油煤炭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至今为止也没有绝对的定论,各种学说,但不能因为没有彻底明白其原理就不去使用它了,这非常不理智。中医有疗效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在许多中成药被厂家生产,被西医也广泛运用,无非就是看重了其疗效而已。
有些疾病或疾病某一阶段,中医完全可以独当一面,尤其是一些小毛病或者慢性疑难病,只用纯中医就有不错的疗效,比如各种感冒、流感、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心脏疾病、头痛失眠、慢性脾胃病、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慢性肾病、鼻炎、许多妇科疾病、许多皮肤病等等,太多太多,在这里不可能全部罗列,数不胜数,中医完全可以拿下。
还有许多疾病,中医西医一起相互协作,一起治疗效果更好。比如这次新冠,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客观事实证明能明显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许多人总是把中医与西医对立起来,非此即彼,尤其是有些患者,如果心怀这样的心态,最容易吃亏。
有些疾病本来中医治疗起来比较有优势,结果就因为自己不相信中医,最终穷途末路甚至病入膏肓时还拉不下脸来试试中医,非常可怜。这一点要学学人家胡适,他留学归来一直不相信中医,并且发文攻击中医,最后得了水肿病被当时协和医院西医宣布是绝症时,他无奈找到了上海一位中医陆老先生,最终被治好了,名人嘛就是聪明,自己不会以身试法。其实许多疾病,如果中医尽早介入治疗,与西医携手同行,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纯的现代医学治疗,两者并行不悖。
在中国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最大的悲哀就是被一些人宗教化,经常用信与不信作为选择就医的动机,这不客观。相信是一种幸福,迷信是一种偏执,对待中西医都是如此。有的宗教,教徒把它视为宇宙唯一的绝对真理,每日顶礼膜拜,而不信仰它的人呢,又把它视为歪理越说,胡说八道,胡诌八扯。
虽然你有选择任何一门医学看病的自由,但是医学不是宗教,中西医越碰撞,越能凸显出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外科和急症抢救这些方面现代医学已经吊打中医,这很容易给人一种中医不行的错觉,但实际情况是中医也有中医的优势,有些疾病更适合中医治疗,如文中所言。所以找我看病的患者有些是西医推荐来的,也有不少西医本人或者带着家属来看中医。
说实话,现在中医生存不易,许多中医已经是名医了,还整天在自媒体上坚持不懈发布治好的案例吸引患者,但很少见西医这么干。个人管见,还是要顺其自然,不能强求,因为相信中医本身就是一种福气,对待任何疾病多了一种治疗方法,也就多了一份痊愈的希望。
白云
中医能不能不吹牛逼?编故事写传奇纪录古今神话那是作家的事!
剃刀定律
这就叫医案?没头没尾的病入膏肓什么病呀?西医的检查报告是什么?中医怎么就治好了。说了一大堆都是生意口,有一句可以拿出来让大家看一下的材料吗?大道理治不了病。
大嘴蛙 回复 10-06 12:26
情志不畅影响生理机能,消化系统尤为明显。消化系统是干嘛的?是把饮食物消化吸收、转化为人体所需的各种原材料的。如果消化吸收功能紊乱,饮食物的转化就受影响,该变成葡萄糖的它变成多糖就吸收走了,该变成氨基酸的它整根肽链就吸收走了,该变成脂肪酸的它跟甘油打着滚整团就弄走了……这些不合格的原材料能用不?它不能用。不能用怎么办?正常情况下应该排出体外,排不出去就堆在体内形成各种病理产物,宿便、积食、积水、各种拎不清的混合物,哪里好去去哪里。可能去肝脏堆成脂肪肝,可能挤到肛门成脂肪球,可能渗到肺里集合成痰……具体去哪里,不一定,肺痰最常见,因为它可见。但中医所说的痰,不单指喉可见的肺痰,也指身体各处那些跟痰性质一样的“废料”,是脾的功能失调导致的病理产物。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医的脾不单指解剖学的脾脏,更多时候是指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这一点跟西医区别很大)。忧思伤脾,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情志不畅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病理产物痰,痰在体内各处堆积,又导致各种病变,咳痰、脂肪肝、息肉、脂肪瘤等等……这就是痰的生成机制。
大嘴蛙 回复 10-06 11:41
再看文中医生怎么治的。文中医生开的是胃苓承气汤,此方不是经典方剂,是胃苓汤和大承气汤的合方,再拆的话就是,平胃散+五苓散+大承气汤。平胃散燥湿运脾(胃肠功能同调),五苓散利水渗湿(恢复循环系统功能),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通腑导滞(清除肠道宿便及因宿便积攒的病理产物,这力道跟做肠镜前喝的那玩意儿差不多,可不是香蕉的润肠作用能比的)。医生对胃苓承气汤还做了加减,加了化痰降逆的要药“半夏”,又加了疏肝理气的妇科圣药“香附”,但是去掉了理气除涨的厚朴,因为厚朴和香附的理气作用重叠,不去掉就不是理气而是破气啦。这样一来,整个方子作用跟病人的状态就匹配了,调畅情志、清除初始病理产物痰、恢复消化吸收功能、排除继发病理产物宿便,两剂药下去,邪气除正气复,生理状态正常,后面就可以停药了,注意调护,养养膘。这时候你的夸奖、糖葫芦、香蕉就能派上用场了。但是不得不说,她还是会得病,依然是情志病,具体不好说,可能是眼睛,可能是肺,也可能是心。如果她脾气也变差了,跟她老公一样火爆,那大概率是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