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说“没有共同富裕,阶层就会固化”。 如果5%的人掌握80%的财富,这些人再多的钱也花不完,钱只会堆在股市、房市里炒泡沫。 另一边,95%的人想消费却没钱,工厂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最后整个社会陷入“富人囤钱、穷人没钱”的死循环。 央行2024年的数据,全国近300万亿存款,老百姓的钱占了快一半,可大多是定期,愿意拿出来消费的也就23.4%。这意思就是,一多半人攥着钱不敢动,剩下的想动却没多少钱,整个社会的消费循环都快转不动了。 2024年统计的富裕家庭有512.8万户,光千万资产的就有206.6万户,这些人手里的钱根本花不完。 但他们的钱没流进普通消费市场,反而都拿去干了投资,要么就搞点小众奢侈消费——比如私人品酒会、定制旅行,花大价钱买“独享感”。 可另一边呢,大众奢品营收降了17%,不少人连换个新手机都得琢磨大半年,这消费断层看得人直着急。 钱堆在少数人手里炒泡沫,工厂生产的日用品卖不动,可不就陷入黄奇帆说的“低效率均衡”了嘛。 更让人头疼的是阶层固化这堵隐形的墙,早把上升通道堵得严严实实。 教育这块最明显,城里富裕家庭的孩子能上私立学校,老师里硕士占比能到30%,多媒体设备全得很;可中西部农村学校,有本科学历的老师都不到10%,连台像样的电脑都难找。 等长大了找工作,金融、互联网这些高薪行业,70%的岗位靠内部推荐,普通家庭的孩子连简历递到哪儿都不知道。 就这么着,富人的孩子靠着资源一路顺风顺水,穷人的孩子再努力,起点就差了一大截,“寒门难出贵子”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黄奇帆早就点透了,这可不是单纯的道德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循环出了毛病。富人的钱花不出去只能空转,穷人没钱消费拖慢生产,长此以往整个社会都得停滞。 但他也说了,共同富裕不是杀富济贫,更不是搞平均主义,关键是要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分好。 比如这两年搞的反垄断,就是不让少数资本垄断市场抢蛋糕;推进乡村振兴,也是想把资源往欠发达地区匀一匀,让更多人有机会挣钱。 实现这事儿得慢慢来,急不得。首先得让普通人的钱袋子鼓起来,比如提高最低工资、完善医保社保,让人敢消费。 然后得把教育、医疗这些公共资源摆匀了,农村学校的硬件提上去,求职别光看关系,这样阶层流动的门才开得大些。 高净值人群也不是不能赚钱,只是得让他们的资本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比如投资科技研发、扶持中小企业,而不是光盯着楼市股市炒差价。 2025年有数据说,高净值人群里关注健康、家庭的比例在涨,追求地位的少了,要是能把这份心思转到共同创造上,那才是真的好事。 现在已经能看见些变化,比如新能源产业里不少工人靠技术涨了工资,偏远地区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卖向全国。 但这只是开始,毕竟打破几十年形成的固化格局,哪能一蹴而就。黄奇帆的话其实是在提醒:社会就像一艘大船,要是光让少数人划桨,多数人坐冷板凳,这船迟早要偏。 只有让更多人都能分到蛋糕,都愿意出力划桨,这船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毕竟没人希望活在“富人囤钱、穷人没钱”的死循环里,共同富裕从来不是喊口号,是得真真切切让每个人都能看见希望。
韩国等中国。 当地时间10月2日,韩国那边一公布APEC峰会的宣
【14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