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有些人不知道,目前新加坡是最不希望西方落后于中国的,他们整天在呼吁西方要防备中国。表面上看,新加坡的华人居多,但是这些人经过完全的西化教育后,只是躯壳为华人,内在的思维逻辑早已完全西化了。 新加坡从头到尾都在靠着现实主义做选择,最初岛国没有什么资源,还得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面对的不是如何发展的问题,而是怎么不被大国轻松吃掉。 新加坡建国时就很清楚,仅靠传统华人文化是不够的,要想在全球市场站住脚,就得彻底转向世界,尤其是靠近西方。 在“新加坡人”这个身份的塑造上,他们就把西方教育和思维模式刻进了国家的底色,小孩在学校里,从老师到教材都强调批判性思考和全球化,而不是守着本地传统。 这一套下来,新加坡的华人就变得很“全球化”,看待问题的时候很少会把自己和中国紧紧捆在一起。 吃饭时还爱吃中餐,可一聊政治经济,观点基本也跟着欧美走,就是这样让他们在国际场合说话的时候经常替西方“打圆场”。因为新加坡的生存从头到尾都离不开西方,包括经济和安全上。 安全上,新加坡选择了抱上西方的大腿,英国、澳大利亚、美国这些国家时不时派军舰过来,岛内也有美军基地。 而经济发展更不用说,整个新加坡港口和金融系统都和美元还有欧美市场绑定了,每年新加坡的外资流入和企业合作,绝大多数还是靠着欧美这条“活路” 正因为站队欧美,所以新加坡在中国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心态很复杂,他们既希望中国能带来机会,却也怕中国搅乱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秩序。 国家高层发言时总会提醒西方不能松懈,要继续保持技术和话语权,因为一旦天平倾斜了,小国首先受到冲击。 新加坡加入国际组织也总是坚持照着西方的规则来做事,比如强调自由市场、保护知识产权,背后都是为了让自己在大变局中多一层保险。 相比之下,马来西亚的华人就和新加坡完全不一样,虽然地理上离得近,文化和情感上却是两条路线。 马来西亚的华人日常生活中对中文和中华传统的传承非常认真,甚至和中国的新闻和经济走势紧密关注。 新加坡有今天的繁荣,就是靠着和西方紧密连接,哪怕骨子里是华人,也是最“现实”的那种。 新加坡既需要中国带来的新市场和发展机会,又非常警惕一旦中国能“撼动”现有国际秩序, 2023年新加坡还和美国签了新军防协议,这一举动就是再给自己多套一层保护伞。 在中美竞争升级的时代里,新加坡人不会轻信情怀,更多是在权衡利弊,抓住利益最大的一方,因为对新加坡来说这种安全感是靠全球秩序和背后的西方大树守护出来的。
美国真的在衰落吗,还是我们被困在信息茧房?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