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中国哨兵突然看到,对面日军阵地有个像灯泡似的东西上蹿下跳,想开枪却觉得射程不够,恰巧此时几名老兵晃晃荡荡的走过来,老兵得知情况后果断开枪,结果竟立下奇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8年9月的庐山,上演的不仅是枪炮的对决,更是一场符号的碰撞,一边是日本宣传机器吹捧出的“军神”饭冢国五郎,另一边,是中国士兵在绝境中磨砺出的无声钢针。 这场对决的结局,竟由一顶头盔决定。 饭冢国五郎的“军神”名号,不是战场上打出来的,而是从东京电影院的银幕上走出来的,他光着膀子、挥舞军刀的形象,是战争纪录片里的常客,被刻意塑造成武勇的象征,点燃了无数日本国内的狂热。 可以说,他是一个被媒体制造出来的符号,战地记者小悮行男的镜头,就是他的舞台,饭冢很清楚,他在前线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为了后方的观众,战争于他,更像一场个人秀。 这种被符号化的命运,慢慢扭曲了他的战场直觉,他把个人虚荣看得比军事安全更重要,战场行为充满了表演色彩。 那天晌午,庐山的阳光异常刺眼,为了在镜头里显得更威风,饭冢特地把自己的九〇式钢盔擦得锃亮,他大概觉得,这顶闪闪发光的头盔是“军神”的桂冠,是身份的象征。 在八百米外,这顶头盔根本不是什么桂冠,它成了一个致命的信标。 中国守军的处境与他形成了天壤之别,这支由粤军和江西保安团拼凑的三千人部队,装备差,补给断,冬日里甚至要靠冻土豆果腹。 一个叫老李的哨兵,正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用望远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闪光点,像个“灯泡”一样晃眼,他手里的汉阳造步枪,射程根本够不着。 但战场的智慧在于务实,经验丰富的老兵张富贵接过了任务,他没有犹豫,架起了一杆缴获来的日制三八式步枪,这把枪精度高,射程远,正是他们从敌人手里夺来的宝贝。 枪响了,子弹精准地奔向那个反光点,饭冢国五郎应声倒地,一枪毙命,这根本不是什么神话对决,只是一次冷静、高效的战术清除,草根的坚韧,戳破了浮夸的表演。 “军神”的突然死亡,让日军101师团士气瞬间崩溃,就连日军高层冈村宁次也承认,他们严重低估了中国军队的抵抗意志。 日方为了挽回颜面,宣称饭冢“身中两枪殉国”,还追封他为陆军少将,可无论是记者的回忆录还是士兵的日记,都诚实地记录了真相——那顶“像镜子似的发亮”的钢盔,才是他毙命的真正原因。 饭冢的死,只是庐山保卫战的一个小插曲,真正不朽的符号,是那些在此地坚守了整整九个月的中国守军,在指挥官杨遇春的带领下,他们利用险峻地势,甚至派人伪装成“花姑娘”诱敌,用灵活的游击战术,击毙了日军两名联队长。 所谓的“军神”,不过是战争机器吹出的一个气球,而中国士兵手里那杆缴获的步枪,以及他们用血肉筑成的九个月防线,才是戳破一切虚假神话的、真正的钢铁。 官方信源: 中国经济网《日本军神被钢盔夺命 饭冢国五郎耍酷一枪就送命》 搜狐新闻《冈村宁次最耻辱一战:'军神'被中国保安团千米外爆头!》 台湾国史馆档案《白崇禧致蒋介石密电》 新华网2015年5月14日报道《江西德兴发现在庐山拍摄侵华日军原照》 光明网2018年11月24日文摘《"鬼子影帝"成了三八大盖下鬼》
1937年11月19日苏州玄妙观内,200多名年轻女子被扒光衣服,然后被赤身囚
【20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