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十一期间, 泰山的厕所火上了央视新闻! 不是因为脏乱差,也不是因为要收费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06 11:36:10

谁能想到十一期间, 泰山的厕所火上了央视新闻! 不是因为脏乱差,也不是因为要收费 而是因为10月2号和3号泰山下暴雨,要知道泰山平时人就多,更别说国庆期间了,更是人挤人的现状,结果遇上这样的大暴雨,又冷又饿,厕所挤满了过夜的人,饭店能给个凳子80-100块一人可过夜,而酒店收费上千,甚至售出坐票。 来自河北的大学生李阳就是挤在厕所里的一员。他和室友攒了两个月生活费,特意挑国庆来爬泰山,想着凌晨登顶看日出,圆个“五岳独尊”的梦。出发前刷攻略只看到“夜爬必备军大衣”,压根没料到极端天气会让厕所变成“避难所”,更没算准46万游客挤兑998个床位的残酷现实。10月2号凌晨,他们刚爬到中天门就被暴雨截住,6级阵风卷着雨丝往骨头缝里钻,山顶气温骤降到接近0℃,单薄的冲锋衣瞬间湿透。索道早因大风停运,下山的路又滑又陡,只能硬着头皮往上挪。 好不容易挪到南天门,李阳才算见识了什么叫“无落脚之地”。碧霞祠的免费避雨点早挤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扯着嗓子疏导也没用,他们被人流推着,最终只能钻进旁边的公厕。厕所里全是和他们一样的游客,有人裹着湿大衣蹲在墙角,有人靠着隔板打盹,呼吸间的水汽混着消毒水味,说不出的憋屈。“当时就想找个能遮雨的地方,哪还顾得上干净不干净。”李阳后来回忆,他的手机早就没电关机,想联系家人都做不到,只能和室友背靠背取暖。 旁边饭店的灯光成了他们唯一的盼头,可一打听价格,俩人瞬间泄了气。大厅里的塑料凳子要80块一位,还不保证能坐整夜;宾馆的“坐票”卖99块,含一桶泡面和热水,却已经排到两百号以后。这钱对学生党来说不是小数目,他们犹豫半天,还是回了厕所——至少这里不用花钱。李阳看着有人花100块买个座位,泡着泡面的手不停发抖,心里五味杂陈:这哪是消费,分明是买条活路。 这事闹大后,不少人说商家“坐地起价”,可景区回应里提了个扎心的事实:山顶就13家宾馆,旺季床位早被抢空,物价高也沾了运输成本的光——山上物资运上去的成本是平地的3倍。这话看似在理,却没法解释一个关键问题:既然知道国庆游客能比2019年多60%,为什么应急避难点还是只有碧霞祠那几处?黄山能开放免费避难所,迪士尼暴雨天会发免费雨具,泰山的“应急服务”怎么就成了付费项目? 更值得琢磨的是那99元的“坐席套餐”,短短几天卖了2000多单。有人算过账,泡面加充电的成本撑死50块,剩下的49块,说白了就是“避险溢价”。商家明码标价确实没违规,但当厕所成了默认避难所,这种“合理定价”就变了味——它把公共服务该扛的责任,转嫁给了寒风中的游客。景区总提醒“提前订房、选好天气”,可46万游客里,有多少人像李阳一样,是第一次登泰山,没经验也没抢到床位? 这场闹剧里没有绝对的坏人,却暴露了实实在在的短板。商家要赚钱没错,景区受限于遗产保护不能多建宾馆也能理解,但极端天气撞上旅游高峰时,总不能让游客用厕所和钞票来买单。日本富士山的做法或许值得学:平时按市场定价,应急时区分“免费避险”和“增值服务”,既不让商家亏本,也不让游客寒心。 雨停后,李阳和室友没看到日出,带着一身湿冷下了山。他说这辈子不会再国庆爬泰山了,不是怕累,是怕再遇到那种叫天天不应的无助。厕所里的一夜,成了他旅行记忆里最深刻的一笔,也该成所有景区的一面镜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2
英明果断雪梨

英明果断雪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