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世界都在看中美谁先撑不住。现在是中国有货卖不出,急着赚钱,美国是有钱买不到,急着花钱。中美经济这场漫长的拉锯战,到了一个很微妙的节骨眼。 中美这场经济大戏,全球观众都伸长了脖子在看。很多人就想知道一个结果:到底谁先扛不住?但这问题问得太简单了。 乍看之下,一边是中国商品滞销难售,另一边是美国民众有钱却难觅心仪之物。然而,这表象之下的博弈,远非简单的“掰手腕”可比,其中门道复杂得多。 全球化的老规矩正在被改写,从过去琢磨“谁没了谁不行”,变成了现在琢磨“大家该怎么凑合着一起过”。中美经济深度交融,宛如藤蔓盘绕,妄图一刀两断,无异于痴人说梦。若有一方轻举妄动,全球市场恐将“热病”缠身,引发轩然大波。 美国那边,最头疼的就是物价。那通胀跟发高烧似的,今年核心物价涨幅预计还得有2.9%,离2%的退烧线远着呢。 普通大众的薪资增长,宛如蹒跚学步,远不及超市物价的一路狂飙。工资条在价签面前望尘莫及,钱包中的积蓄日益缩减,愈发瘪瘦。 病根在哪?说白了就是制造业空了。在这广袤的国度里,工厂产出之微薄令人咋舌。其产出总量,竟连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都难以企及,着实凸显了当前工业生产面临的困境。缺到什么地步? 八成的大型变压器靠进口,一半的重型燃气轮机得找国外买,连核电站的核心零件都得从韩国运过来,自己想搞点基建,钢材要么不够,要么贵得离谱。 数据尽显冰冷之态。制造业PMI指数近期降至48.7,已然连续六个月处于低迷态势,仿佛陷入了漫长的寒冬,迟迟未能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供应商交货速度在放慢,成本压力却蹭蹭往上涨,支付价格指数冲到了63.7。 货卖不出去,上半年出口额才7805亿,还在往下掉。近期,港口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洛杉矶港出口量显著下滑,跌幅达17%。 相较之下,波特兰港境遇更为糟糕,出口量直接惨遭“腰斩”,经济压力可见一斑。连地里种出来的粮食,都搞出了史无前例的286亿美元贸易逆差。 中国这边日子也不好过,对美出口最近同比猛降了33.1%,简直是断崖式下跌。国内消费这驾马车也有点跑不动,去年对经济的贡献率掉到了44.5%,还没回到疫情前的状态,老百姓的消费意愿指数只有68.32,说明大家花钱还是有点虚。 房地产市场持续低温,开发商资金紧张,投资也在缩水。那些靠人力的产业,比如纺织和家具,被高达70%的关税一压,日子最难熬。 山东有家轮胎厂,过去三分之一的生意都靠美国,现在直接被打趴下了。不过,八月份这个急跌数据有点水分,是之前很多企业为了躲关税拼命“抢出口”透支了订单。 面对困境,美国那边有点乱,一会儿加关税,一会儿又给90天“休战期”,来回摇摆。结果如何?挥舞关税大棒肆意挥舞一番,看似威风八面,实则到头来,成本负担如巨石般砸落在本国消费者头上,自食恶果罢了。 农民也倒霉,中国市场丢了,巴西、阿根廷的同行们乐呵呵地就把坑填了。更搞笑的是芯片,限制别人把自己也给卡了,自家企业丢了市场不说,国内AI芯片还闹起了饥荒。 中国则在悄悄变招。东方不亮西方亮,这边对东盟的出口今年一季度涨了20.8%,前八个月对非洲的出口更是增长了24.6%。现在,跟“一带一路”国家们的生意,已经撑起了中国外贸的半壁江山,占比超过51.7%。 更深层的变化是“中国制造”的内容。当下,机电产品在出口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六成之多。其中,机器人出口表现尤为亮眼,出口额较以往大幅攀升,涨幅高达61.5%。华为的5G芯片、比亚迪的电池,这些高科技玩意儿在国际上订单不断。 对内,去年底就喊话要全面扩大内需,靠着“以旧换新”就把家电零售额拉高了12.3%。偶尔还用用金融工具,比如让人民币适度贬值,1美元换7.12元,等于给出口商变相发了补贴。 供应链转移这事儿也没那么简单。墨西哥今年上半年从中国买的半成品多了41%,兜兜转转,很多东西还是从中国来。 所以你看,这场对峙的输赢,根本不是看谁能忍痛。中国之痛,乃是主动转型、刮骨疗毒所引发的阶段性阵痛。 这阵痛并非盲目之苦,而是有着清晰明确的目标,指引着前行的方向。而美国的痛,是产业空心化这个老毛病急性发作,政策越折腾,病症越严重。 参考资料:中美经贸关系何去何从:合作共赢还是冲突对抗——中青在线
中美贸易,回不去了!很多人以为关税暂停,生意就能恢复。错了!真相是,被特朗普时
【3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