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的好朋友穆沙拉夫被判死刑,谁知巴基斯坦法庭还要求悬尸三天,军方斥责毫无底线!不过这判决后来被最高法院推翻了,他2023年在迪拜病死。
从 1999 年凭铁腕执掌权柄的政变将领,到 2019 年被烙上叛国罪名、判以 “悬尸三日” 重刑的阶下囚,再到终审判决被推翻、灵柩归乡享尽国葬殊荣 —— 穆沙拉夫这一生的跌宕起伏,远比最惊险的戏剧剧本更富张力,每一段命运转折都充满了不可预测的跌宕。
这种惊人的反转,并非简单的政治沉浮,而是他执政生涯中一系列深刻内在矛盾的集中爆发。
他的权力之路,始于对规则的彻底颠覆。1999年,时任总理谢里夫趁他出访时想解除他的兵权,结果穆沙拉夫在万米高空上演绝地反击。
谢里夫甚至下令封锁机场,不让他的专机降落,但穆沙拉夫凭借军中亲信的支持,瞬间就扭转了乾坤,从被罢免者变成了国家的最高掌权人。
这种“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底色,贯穿了他整个执政生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他同时手握总统职权与陆军参谋长权柄,一身兼任这两大要职的做法,从根本上就与国家宪法的原则相抵触。
他提出的“军人掌权,文官治理”模式,说白了就是军队在后面盯着,这套权力结构从一开始就游离在正常的法治框架之外。
然而,当权力走到顶峰,就必然会与另一股力量——司法,迎头相撞。2007年,为了谋求连任,他悍然罢免了最高法院大法官乔杜里,引发了全国性的司法危机。
面对此起彼伏的抗议声浪,他选择以强硬手段回应 —— 索性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毫不迟疑地将宪法效力直接暂停。
这一系列操作,最终成了审判他自己的铁证。自他卸下权位之后,当年 2007 年推行紧急状态这一往事,最终成为将他推上叛国罪审判席的关键缘由,让他不得不以被告的身份面对法律的追责。
2019年那个“悬尸三日”的判决,极具侮辱性,彻底激怒了军方。
军方痛斥判决“毫无底线”,认为这是对整个军队尊严的打击。最终,死刑判决被高等法院以程序问题为由推翻,这场生死博弈才算画上了一个复杂的句号。
抛开权力斗争,穆沙拉夫在治理国家上确实有两把刷子。他执政期间,巴基斯坦的经济打了鸡血一样,GDP翻了两番,年增长率一度冲到接近9%的惊人数字。他推行市场开放,积极吸引外国投资,还成立了国家反贪局。
更难得的是,他的一些理念相当超前,比如大力倡导女性权益和普及教育。但他的强硬手段,也像一枚硬币的另一面,为国家埋下了动荡的种子。2007年强攻红色清真寺事件,造成大量伤亡,让他声望大跌,民怨沸腾。
可以说,他那种独断专行的“强人风格”,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激化社会矛盾的导火索。他能高效地推动改革,但也亲手破坏了社会稳定所必需的制度缓冲。
在国际舞台上,穆沙拉夫是个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他对中国怀有的那份情谊,并非流于表面的客套,而是源自心底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回溯青年岁月,他曾亲身投身印巴战事,彼时中国所援助的坦克与火炮,在他记忆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记。执政后,他推动签署《中巴友好合作条约》,促成了瓜达尔港和中巴经济走廊这样的大手笔。
这种情感在很多细节上表露无遗。2008 年汶川大地震撼动华夏之时,巴基斯坦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 —— 将本国库存中两万余顶用于战略储备的帐篷尽数调拨,无偿支援给正处危难之中的中国。
也是在这一年,他以极高的规格,亲自主持了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迎接仪式,用郑重的姿态传递对这场体育盛会的支持。
但“9·11”事件一发生,他又能立刻掉转船头,选择与美国结盟反恐。
这个决定完全是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为巴基斯坦换来了急需的大量美方援助。可代价也同样沉重,巴国内安全形势急剧恶化,恐怖袭击像噩梦一样缠上了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