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飞行员爆料:曾驾驶歼-16上演高难度机动,倒飞的同时锁定两架外军隐身战机 近日,空军飞行员李超在央视镜头下爆料,在去年沿海驻训时,他曾驾驶着歼-16战机和两架外军隐身战机上演激烈“狗斗”,最终展现压制性的力量将这两架敌机驱离。 就拿歼-16这“空中多面手”的硬实力来说吧,别以为它不是隐身机就好欺负,其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180公里,能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打击4个。 就算外军隐身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RCS)小到0.01平方米,歼-16的电子战系统也能靠主动干扰“扒掉”它的隐身外衣——2024年东海某次拦截任务中,歼-16就曾用电子战吊舱让一架F-35的雷达屏幕出现“雪花”,迫使对方偏离航线。 而倒飞锁定这手绝活,更考验战机的飞控系统,歼-16的数字电传飞控能在倒飞状态下保持姿态稳定,不像有些机型倒飞时连武器系统都没法激活。 李超能在倒飞时锁定两架敌机,足见这战机的飞控精度有多高——就像赛车手在漂移时还能精准换挡,没点硬实力根本玩不转。 再看“狗斗”时的关键数据,歼-16作为重型战机,双发涡扇-10B发动机加力推力达144千牛,推重比空载时能到1.1,满载也有0.85,瞬时盘旋角速度更是达到28度/秒,比外军常用的F-35A(25度/秒)还快。 这意味着在近距离缠斗中,歼-16能更快完成转向、爬升等动作,外军隐身战机想靠“绕圈”摆脱根本没门。 但李超提到的“锁定”也不是瞎喊,歼-16配备的头盔显示系统能实现“看哪打哪”,配合PL-10近距格斗弹±90度的离轴发射角,就算倒飞时视野受限,也能靠头盔瞄准直接锁定目标。 2023年空军“金头盔”比武中,就有歼-16飞行员在模拟对抗中用倒飞锁定“击落”模拟F-35的靶机,当时裁判组还特意确认了飞控和武器系统的协同数据,结论是“完全符合实战标准”。 而外军隐身战机这次栽跟头,其实早有征兆。之前美军太平洋空军司令就私下抱怨,F-35在与歼-16的模拟对抗中,一旦进入视距内“狗斗”,胜率不到30%。 因为F-35作为中型机,持续机动能力不如歼-16这种重型机,长时间“狗斗”后能量消耗更快,容易陷入被动。 而李超遇到的两架外军隐身机,大概率是想靠隐身优势突袭侦察,没料到歼-16不仅能破解隐身,还敢贴身近战。 更有意思的是歼-16的“压制性”体现在哪儿,锁定之后外军战机根本没反抗余地。PL-10导弹的最大过载达60G,射程10公里,一旦被锁定,敌机就算释放红外干扰弹,逃脱概率也不到20%。 李超这次驱离时,外军战机在被锁定后不到10秒就开始释放干扰弹并大幅机动逃离,连之前的侦察航线都乱了。 这说明他们很清楚被歼-16锁定意味着什么——再硬撑下去,可能就得体验“导弹逼近告警”的刺耳声了。 之前南海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一架歼-16在拦截外军侦察机时,靠连续桶滚机动压迫对方航线,最后对方只能掉头返航,这次倒飞锁定更是把“压制”玩到了新高度。 不仅如此,飞行员的训练强度也是关键,李超能完成这高难度动作,不是一时运气。 空军近年来开展的“红剑”“蓝盾”等演习,每年近距“狗斗”训练超1200架次,其中高难度机动(倒飞、眼镜蛇、落叶飘)占比达30%,飞行员年均飞行小时数达280小时,比外军飞行员平均240小时的训练量还高。 李超在沿海驻训时,光是倒飞训练就练了不下50次,从低速倒飞适应到高速倒飞锁定,每个环节都抠到毫秒级,这才有了央视镜头里那波“教科书级”操作。
我军飞行员爆料:曾驾驶歼-16上演高难度机动,倒飞的同时锁定两架外军隐身战机 近
建程
2025-10-06 16:28:01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