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将被围攻,对中国而言,最危险的或许不是战争。   现代世界就像一

物规硬核 2025-10-07 00:44:21

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将被围攻,对中国而言,最危险的或许不是战争。   现代世界就像一张精密编织的网,每个国家都是网上的一个结点,打仗炸掉几座桥、几座工厂是看得见的损失,但真正能伤筋动骨的,往往是那些看不见的攻击,对中国而言,至少有三个“隐形战场”值得高度警惕。   我们现在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对外部的依赖很深,想象一下,如果别人不卖给我们高端芯片,或者我们的能源运输线被切断,甚至被踢出全球金融支付系统(比如SWIFT),那会是什么情景?这种“经济绞杀战”带来的麻烦,可能比传统战争来得更快、更狠,到时候,考验的就是我们国内产业链有多结实,科技“备胎”能不能迅速顶上。   现在人人都有手机,信息传播飞快,如果有人利用这点,持续不断地给我们投放假消息,刻意放大社会矛盾,挑动群体对立,时间长了,很可能从内部瓦解我们的团结,这种攻心术,成本低,但破坏力极强,人心要是散了,可比丢掉一城一地更难收拾。   别人在科技上领先我们几步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被完全排除在全球科技交流圈之外,如果最前沿的学术会议不带你玩,顶尖的论文不跟你分享,时间一长,我们的创新源头就可能慢慢枯竭,在下一轮科技革命中彻底掉队,保持开放的科研环境,有时候比多造几颗导弹还重要。   这些东西,平时感觉不到,等发现时可能已经晚了,打仗能立刻激发大家的爱国心,同仇敌忾,但这些“软刀子”是慢慢磨的,它可能在你刷短视频、看朋友圈的时候,就悄悄影响了你的判断,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它考验的不是我们一时的血性,而是整个社会的智慧、耐心和韧性。   所以,对中国来说,最大的风险不是军事上的包围,而是经济上被“断链”,精神上被“分化”,科技上被“隔离”,能把国内经济搞得活而不乱,让社会始终保持凝聚力,同时在科技上既能自主又能开放,这才是我们最硬的底牌。   说到这个,我觉得中国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在“自我保护”和“拥抱世界”之间找到一个精妙的平衡点。   完全关起门来搞建设,行不通,中国能发展成今天这样,离不开全球化,如果因为怕被“围攻”就缩回来,那等于把自己发展的路给堵死了。   但反过来,如果天真地觉得天下太平,对所有外部风险毫无准备,那也是不行的,别人一掐芯片,我们就眼冒金星,这教训已经够深刻了。   那怎么办?我觉得理想的状态是,我们要成为一个 “开放的堡垒”,城墙修得足够高,能抵御攻击,但城门也开得足够大,欢迎真诚的合作者,具体来说:   关键领域不能全靠别人,得有备份,就算外面断了供,咱们自己至少能先顶上去,保证社会不停摆,日常技术,该合作就合作,虚心学习,但像芯片、操作系统这类“命门”技术,必须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在国际上,我们不能老是被动挨骂,得主动去说,用别人能听懂的方式,讲清楚中国想干什么,消除误解,这本身也是一种防御。   其实回头想想,几百年前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我们的舰队世界第一,但带去的主要不是战争,而是交流和礼物,这种“以实力求和平”的智慧,到今天依然没过时。   说到底,最安全的状态,不是我们能把所有敌人都打败,而是我们已经和世界紧密相连,谁想动我们,他自己也得掉块肉,让“围攻”变得不划算,这才是最高明的战略。

0 阅读:101

评论列表

路人甲

路人甲

1
2025-10-07 01:58

枪打出头鸟,擒贼先擒王

猜你喜欢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