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真不能做伤残鉴定?搞懂这两点少走弯路 经常有工友问,工伤后老板建议直接做

雪巧的职场 2025-10-07 07:29:22

工伤真不能做伤残鉴定?搞懂这两点少走弯路 经常有工友问,工伤后老板建议直接做伤残鉴定,到底要不要听?其实“工伤别做伤残鉴定”的说法并非绝对,关键是要分清鉴定类型,选对维权路径,否则可能少拿几万甚至十几万赔偿。 一. 辨清两种鉴定:别踩错维权起点 1. 劳动能力鉴定:这是工伤维权的核心。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办,依据工伤致残等级标准评定,门槛相对较低,比如常见的手指骨折通常能评上十级。鉴定结果是申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工伤保险待遇的法定依据,一级伤残可获27个月本人工资的补助金,十级也有7个月。 2. 伤残司法鉴定:多用于交通事故、人身损害等纠纷,评级标准更严格,很多工伤场景下难以达标。若被老板误导做此项鉴定,可能因评不上等级而无法获得应有赔偿。 二. 拒绝伤残鉴定的底层逻辑:规避风险保障权益 1. 避免赔偿缩水:劳动能力鉴定是工伤赔偿的计算基础,不做则无法确定伤残等级,赔偿数额无从谈起,甚至可能被单位拒赔。而选错鉴定类型,如工伤做了伤残司法鉴定,往往难以获得合理补偿。 2. 防止时效过期:工伤认定个人申请时效为1年,劳动能力鉴定需在伤情稳定后及时申请。若纠结是否鉴定而拖延,可能错过维权时效,导致社保基金不予支付。 3. 明确后续安排:鉴定结果能为康复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也能帮助用人单位合理调整岗位,保障工伤职工后续工作与生活安排。 看来“工伤别做伤残鉴定”,实际是提醒大家别选错鉴定种类。工伤维权要先做工伤认定,再走劳动能力鉴定流程,这才是保障权益的正确方式。 如果你有工伤处理的经验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也别忘了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安全维权干货。 留言话题:你身边有人踩过工伤鉴定的坑吗?具体是怎么解决的?

0 阅读:0
雪巧的职场

雪巧的职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