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听曹德旺的这段话真是令人深思!他说:“经常往来美国,发现美国的明星不带货,因为明星属于高收入人群,不去抢底层人群的饭碗,让底层人也能有口饭吃;而中国就不一样了,大小明星、经济学家、企业家,全都带货,把影响力发挥到极致,简直是荒唐!” 这番话听上去犀利,实则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社会浮躁的现象。曹德旺认为,一个人不管身处什么阶层,都应该有底线,特别是在金钱面前,不能丢了基本的原则。 —— 老曹这话一出,我脑子里立刻冒出两个画面:一边是好莱坞红毯,明星端着香槟,代言只出现在超级碗广告里,出场费百万美元,却绝不会在直播间喊“三二一上链接”;另一边是我们这,顶流女星蹲在手机前,一边试色口红,一边催粉丝“冲啊,全网最低价”,旁边助理把价格牌翻得啪啪响,好像不秒抢就亏了一个亿。差距就是这么赤裸。 有人怼老曹:人家带货凭本事吃饭,你眼红?别急,先听他把话说完。老曹的意思不是明星不能赚钱,而是“赚哪份钱”——高收入群体如果也跑到地摊经济里抢买卖,那真正的地摊主、小店员、厂弟厂妹靠什么糊口?流量就像巨型收割机,马达一开,草根地里的庄稼全被卷走,连根都不剩。表面看是热闹,实则是断层:有钱的越有钱,没钱的连口汤都喝不上。 我老家表妹在县城商场卖化妆品,以前靠嘴甜,一个月能提成三四千,够养娃。去年开始,隔壁市一个百万粉丝的小网红每周来直播,价格直接压到进货线,还包邮送小样。表妹柜台前瞬间门可罗雀,老板扛了三个月,把柜台撤了,她只能去餐馆端盘子,工资两千出头。表妹说:“人家一场卖十万支,我卖十支都费劲,这还怎么玩?”这就是老曹口中的“抢饭碗”——不对等竞争,用流量核弹打小米加步枪,结果一地鸡毛。 更魔幻的是,带货界早就“卷”到高学历。金融大V卖保险,经济教授推理财课,创业导师喊你买9.9的“成功秘籍”。表面分享干货,暗里割韭菜。粉丝以为买的是智慧,收货才发现是包装精美的“方便面”——料包少得可怜,热量几乎为零。知识付费变成“知识付废”,韭菜地连根拔起,还嫌土不够肥。老曹看得直摇头:“专家都卖货,谁还去安心做研究?社会迟早被带偏。” 再说回底线。底线不是清高,而是“什么钱能拿什么钱不能拿”。美国明星不是不爱钱,他们清楚:代言奢侈品、全球大片,是跟自己咖位匹配的生意;跑去直播间卖九块九的袜子,既掉价也砸盘,还会被工会、被舆论骂到原地爆炸。这套自我约束,看似是“装”,其实是行业默契:给不同阶层留活路,让市场分层运转。反观我们,部分顶流只想“通吃”——代言费要,坑位费也要,流量变现越快越好,至于下面洪水滔天,关我何事。 我曾在广州见过一位做直播运营的小伙,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帮明星“选品”,实际上是把价格压到最低,再让厂家“出血”补贴。喝酒时他醉醺醺透露:很多明星根本不管质量,只看佣金比例,“50%以上才接,不然白瞎流量”。厂家为了曝光,只能偷工减料,最后消费者收到的,是贴着明星头像的“美丽垃圾”。小伙说完趴在桌上哭:“我知道这是恶性循环,可我不干,别人也干,我房租谁交?”那一刻我明白,老曹骂的不是某个人,而是整条被流量裹挟的传送带——谁停谁先摔下去,于是大家只能越转越快,直到机器散架。 那怎么办?难道让明星全去喝西北风?当然不是。老曹自己就是生意人,他明白商业逻辑:赚该赚的钱,尊重市场层级。明星可以代言国际品牌,可以投资影视、做潮牌,把影响力用在“高阶赛道”,别一头扎进底层红海。平台也得负起责任,别只盯着GMV(成交总额),给“全网最低价”设个门槛,让小店、小厂也能喘口气。消费者更得长记性——秒抢之前先想想,是真便宜,还是真“便宜没好货”?流量狂欢里,保持理性就是保护自己。 再说个正面例子。我关注的一位老牌摇滚歌手,这两年拒绝所有直播带货邀约,转头去做音乐公益,帮山区孩子筹乐器。有人替他可惜:“一场直播顶你巡演半年。”他笑笑:“我的粉丝是听音乐的,不是买垃圾的,我把货带崩了,他们以后还信我什么?”这话朴素,却有劲——守住自己的“生态位”,也是对他人饭碗的尊重。市场很大,够分层,不必把所有羊都赶到同一片草地。 回到老曹。他捐百亿建大学,自己穿几十块的布鞋,却把“不抢穷人饭碗”挂在嘴上,也落在行动上。有人笑他老派,我觉得这是“旧商人”的底线逻辑:钱可以赚,但别砸大家的锅。锅里还有亿万普通人的日子,锅砸了,火就烧到你自己脚下。 所以,下次再看到明星在直播间嘶吼“全网最低”,不妨想想老曹那段话。流量不是原罪,贪婪才是;带货不是洪水,抢底层饭碗的带货才是。让高个子的去摘高枝,让矮个子的也能够到矮枝,树才不会断,人人才有果腹的机会。毕竟,社会这台大机器,需要每一颗齿轮都在合适的位置转动,而不是让最大的那颗碾碎所有小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如今再听曹德旺的这段话真是令人深思!他说:“经常往来美国,发现美国的明星不带货,
可爱卡梅伦
2025-10-07 11:49:35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