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级航母本该是美国海军的新王牌,结果首舰福特号从设计到服役一路拉胯,不但没省钱

卡哇伊欧安塞 2025-10-07 16:10:39

福特级航母本该是美国海军的新王牌,结果首舰福特号从设计到服役一路拉胯,不但没省钱,还掉了面子,现在越造越贵、越造越慢。 美国海军计划建造十艘福特级航母,说是要全面替代尼米兹级。 按设想,新航母要更智能、更高效、更能打。 现实一地鸡毛。 福特号作为首舰,2005年开工,原计划2015年服役。 结果拖了十几年,直到2021年才算是“正式部署”。 这还是在各种系统不完善、舰员训练跟不上的情况下被硬塞进去了。 其中最大的问题来自新技术堆得太多。 电磁弹射系统EMALS最先出问题。 比起蒸汽弹射,电磁弹射理论上更先进、能耗低、损耗小。 实际效果不理想。 测试时就不断出现卡顿、故障,甚至有报道说曾连续几天无法弹射一架舰载机。 在战时,这就意味着航母变摆设。 先进拦阻系统AAG也频出问题。 新一代降落绞车本来是为了更顺滑地接住舰载机,结果在多次测试中拉断钢索,还导致舰载机刮擦甲板。 舰载机降不下来,航母还是废的。 最荒唐的是武器电梯。 本来设计的是11部高速升降弹药电梯,全舰重要战斗支撑系统之一。 截至2025年,多家美媒承认其中部分电梯依然调试失败。 这直接影响航母在高强度作战时的补弹效率。 电梯不通,作战节奏跟不上。 更别说舰上厕所下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爆出频繁堵塞问题,清理一次几十万美元。 建一艘航母砸了130多亿美元,最后连下水都要靠高压水炮。 这不仅是军工笑话,更是战略尴尬。 本来想靠这型航母巩固美军全球存在,结果现在反而成了拖后腿的负担。 问题不只在首舰。 CVN-79肯尼迪号原计划2024年交付,现在预计要到2026年之后。 CVN-80企业号和CVN-81米勒号也延后两到三年。 造一艘比一艘慢,交付时间一改再改。 每次拖延都意味着成本上升。 造船厂吃不准设计,供应链跟不上进度。 电气系统、雷达、通信模块全在换来换去。 最后变成什么,谁也说不清。 美军预算虽然大,但每年被军种内部、国会、军火商撕扯得不成样子。 福特级预算早已从最初的106亿美元涨到130多亿,后续艘只怕还要继续涨。 有人质疑要不要砍单。 国会预算办公室甚至建议最多造五艘,第六艘开始叫停。 也有专家说,美国航母战略过时了,不该再堆这类高价值、低适应能力的武器平台。 现在反舰导弹速度越来越快,精准度越来越高。 尤其是东风-21D、东风-26这种弹道反舰导弹,打航母不是梦。 一枚命中能直接重创,成本只要几百万美元。 反观福特级,一艘上百亿美元。 航母再强,也怕消耗比不过导弹雨,而且中国不是单打独斗。 反航母体系还有反潜系统、空中侦察、网络压制、水下无人艇。 层层设防下,福特级真敢往台海靠近,风险极高。 美军当然也不是傻。 他们知道问题多,所以才拼命搞宣传、做舆论,说福特级代表未来制海力量。 问题是,宣传救不了硬件,数据不会撒谎。 一艘航母,训练进度落后,舰员不熟悉系统,关键模块未完全通过实战测试。 这怎么叫战力。 中国海军这边也没闲着。 福建号已经上船电磁弹射系统,国产舰载机体系不断成熟。 双舰运行演练也早就开始。 重点是,我们走得稳,不一口气塞几十种新技术,而是分代验证,逐步集成。 比起福特级这种“超级跨越”,中国海军搞的是“平台+体系”的组合拳。 这种思路稳定、压力小、可控性强。 美国这边现在的问题是,把航母当成了面子工程。 新总统要签名,新国会议员要拉订单,新军火集团要搞就业。 结果成了谁都沾手,谁都想出名,谁都不管后果。 等真要打仗的时候,才发现又贵又难用。 这种思维如果不改,美国所谓的“全球存在”就很难持续。 靠宣传压不住现实。 未来战争比的不是谁航母大,而是谁打得准、打得快、打得久。 福特级看着高大上,但只要问题解决不了,它就永远是个大号试验品。 参考信息: 《美军福特级航母频爆故障:百亿舰艇陷“电梯门”》·央视军事·2025年6月15日

0 阅读:16

猜你喜欢

卡哇伊欧安塞

卡哇伊欧安塞

卡哇伊欧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