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喜事队伍相遇,到底谁让谁?10月4日,在河南焦作,一支婚车队伍往前行驶时,遭

三色堇芳草湾 2025-10-07 21:26:56

红白喜事队伍相遇,到底谁让谁?10月4日,在河南焦作,一支婚车队伍往前行驶时,遭遇从侧面道路过来的一支送殡队伍。经协商后,伴郎用红布挡住送殡队伍,让婚车先行通过,此事引发网友热议。10月6日,白事主家徐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其实当地的习俗是“红让白”,但考虑到红事是新人一辈子的事情,就让他们先过去。 视频一上网,评论区立马炸成两锅粥。有人嚷:“大喜日子凭啥给丧气让道?”也有人回:“亡者为大,几千年的老理儿说破就破?”两边掐得火热,焦作的这条乡间小路倒成了擂台。其实红白撞车的事儿,年年有,只是这回被行车记录仪完完整整摆到大家眼皮底下,想装看不见都难。 要说规矩,黄河两岸大体一个模子:红事让白事,谓之“死者为大”。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当天婚车带队的是新郎发小,外号“二愣子”,他下车一瞅,对面黑压压一片,唢呐哭得撕心裂肺,心里也打鼓。转头又见新娘坐在车里攥着捧花直抖——人家一辈子就演这一回主角,谁愿意半路添堵?他索性扯下胸前红绸,高举过顶,小跑过去,对着白事队伍深鞠一躬:“大哥大姐,今天兄弟娶媳妇,借个道,回头到村口给您们散喜糖。”话音落,对面领事的徐女士摆摆手:“走吧走吧,别误了吉时。”一场剑拔弩张,就这么被两句话化开。 可有网民不买账,说“红布挡棺”太晦气。徐女士后来接受采访时直叹气:“视频只拍后半截,没拍前半截——我们原本就靠边停了,是见新人堵那儿不敢动,才主动让的。”她还补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谁家还没个喜事?我老爹在世时最讲究与人为善,真要在天有灵,也肯定点头。”一句话,把“晦气”俩字打了个对折。 我老家在豫南,小时候也见过类似的阵仗。邻家哥哥娶亲,半道撞上送殡,长辈们齐刷刷下车,让鼓乐全停,连鞭炮都塞进麻袋,怕炸出火星惊了亡魂。等白事队伍走远了,才重新开锣。那时我扒着窗沿看热闹,只觉得刺激;如今奔四才品出味儿:所谓“让”,让的不是路,是心安——让逝者安息,让活人踏实。心安了,两家都能继续过日子。可若死抠旧理,互不相让,窄路对峙,车擦了人碰了,喜事添堵,白事添乱,图啥? 再说现实。农村路越修越窄,婚车队伍却越排越长,六辆不够,得上十六辆,还要拍航拍,不抢时辰太阳角度就歪;而白事也升级,请专业哭丧队,一路撒花,排场不输婚礼。硬件膨胀,软件不更新,不撞车才怪。有人提议“分时段”,可吉日就那两天,黄历说“宜嫁娶”,也说“宜出殡”,你让老天改日历?更靠谱的是“互相抬桩”——红事给白事递条烟,白事给红事回句吉利话,你抬我,我抬你,面子里子都有了。焦作这位伴郎用红布示意,其实就是“抬桩”的现代表达,何必上纲上线。 再说远点,广州城区早就推行“婚丧错峰”告示,居委会提前登记,谁家办啥都写在黑板报上,撞了时间,自愿协调;成都还试点“红白理事会”,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出面主持,一句话顶交警十句。可见规矩不是死海,能流动,关键看人心宽不宽。心宽了,路就宽;路宽了,喜事不堵,丧事也不凉。 有人担心:今天让了,明天会不会破更多旧例?破就破吧,老理儿也是人定的,只要底子在——“敬亡人、贺新人”——形式可以换。古时没有婚车,用花轿;没有唢呐,用牛角,时代在变,情理不变。真正该守的,是那份“与人方便”的善良,而不是哪块红布哪口棺材。 视频末尾,婚车缓缓驶过,白事队伍自动低头,鼓乐暂停,只剩风卷纸钱。新郎新娘在车窗里双手合十,深深一拜。画面安静得不像话,却比任何鞭炮都响——响在人心深处:让一让,天地宽;争一争,两败伤。红白都是人生大事,谁也不想被搅局,那就彼此抬个手,把路让开,把日子让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9
三色堇芳草湾

三色堇芳草湾

三色堇芳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