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10月7日上午发文称:小米17系列首销成绩远超预期。从9月27日首销日当天全

袁绍八点 2025-10-07 22:51:43

雷军10月7日上午发文称:小米17系列首销成绩远超预期。从9月27日首销日当天全系销量5分钟刷新国产手机纪录,尤其是Pro Max机型占据半数以上份额。但市场对此次热销的反应呈现复杂态势:一方面,正式发首日全线溢价在400-1300元,目前华强北现货需加价200-300元,反映供需失衡;另一方面,发布会后小米股价逆势下跌,市场又解释说小米17系列出货量不及预期,没多过久又爆小米17出货量超预。暴露市场对消费电子创新周期及供给能力的博弈。这一反差背后,或隐藏着以下投资主线: 一、核心供应链厂商的业绩确定性提升 小米17系列的技术突破点值得关注:7000mAh电池(电池材料/封装企业受益)、徕卡Summilux光学系统(镜头模组供应商如舜宇光学)、第五代骁龙8芯片(高通合作厂商),以及突破性的背屏设计(OLED面板厂商如京东方)。首销后的持续溢价表明上游元器件需求强劲,具备产能弹性的龙头企业可能在三季度迎来业绩上修。 深圳华强 ( 000062 )作为核心分销商,其2025年上半年110亿元营收及超2.3亿元净利润(毛利率8.3%),或受益于渠道溢价收益。 二、结构性创新催生细分赛道机会 背屏设计的市场热捧暗示消费电子微创新逻辑回归。除面板外,双屏驱动芯片、更复杂的散热系统(如均热板供应商)及配套软件生态(UI交互优化企业)或将受益。此外,7000mAh大电池对快充技术提出更高要求,GaN快充、无线充电模块厂商存在增量空间。 三、消费电子板块内部分化加剧 与手机产业链的高景气形成对比,AI眼镜价格腰斩至200元区间,暴露了可穿戴设备的技术落地瓶颈。这提示投资者需区分两类机会: 成熟技术创新:手机硬件升级已形成稳定迭代周期,具备技术壁垒的零部件厂商护城河更深; 新兴场景验证:AI眼镜虽面临去库存压力,但B端工业场景(如实时翻译、AR维修指导)的渗透或使部分传感器、微型摄像模组厂商走出差异化行情。 风险与展望 当前小米股价与销售数据的背离,反映市场对消费电子需求持续性存疑。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四季度小米17系列产能爬坡速度(华强北加价持续性为观测指标)及供应链订单确认节奏。在产业链选择上,建议关注: 高价值组件:光学镜头(舜宇光学)、柔性OLED( 维信诺 ) 国产替代环节:射频前端( 卓胜微 )、存储芯片( 兆易创新 ) 渠道溢价受益者: 深圳华强 (000062 )等头部分销商 需警惕的是,消费电子创新已进入边际效用递减阶段,厂商需通过生态互联(手机×AIoT)提升用户粘性,这一维度的小米生态链企业亦值得长期跟踪。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