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媒体人那篇《和一些涉及K字签证政策的专业人士交流》的文章里提到:“至于门槛线为什么划在“学士及其以上”,这一点主要是考虑到国内外教育体制和学制的差异。在某些国家,比如美国和加拿大等,是存在“本科直博”的现象的,具体说就是在本科期间展示出卓越的科研能力和潜力以及浓厚的研究兴趣的学生可以直接申请博士,这是一种常见的且受到鼓励的现象。但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近期的排外政策,有很多这类学生面临无法完成学业的压力和焦虑,我国适时推出开放政策对此类人群会产生虹吸效应,让中国变成全球人才和具备成为人才潜力的苗子的流动新终端。” 假如这篇文章属实,那其实这段话就说明设置K字签证的初衷,恐怕就是为了趁特朗普大搞高校排外之际,去跟美国抢人才。 但问题在于,如果只是为了跟美国抢人才,就设置这样一个只要本科学历的低门槛,虽然满足了引入美国“潜在天才”的需求,但也因此容易留下漏洞,容易被其他庸才钻了空子。 这里如果是给不同国家设置不同的K签学历门槛,容易引发歧视对待的争议,甚至因此引发外交问题。 而且,如果只单独给美国设置本科门槛,那么也会存在有印度人在美国读书,去申请这个K字签证钻漏洞的问题。 如果像现在这样,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采用本科学历门槛。 那么也会存在一个漏洞,由于我方一些知名高校在招收外国留学生时,存在门槛较低的问题,导致我方知名高校里的外国留学生水平良莠不齐,落差很大。 可以预见,我方出台的“知名高校”名单里,应该会加入很多国内的知名高校,这也是合理的做法。 但这也容易被我方知名高校里一些水平较差的外国留学生钻漏洞,让一些水平较差的外国留学生拿到K字签证,这也是不少人的担忧。 所以,假如学历门槛不能做区分对待,还想要跟美国抢人才,那么最好做法,就是额外加入论文学术要求的门槛,才能筛出真正的“青年科技人才”。 比如要求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论文,通过论文发表记录、引用影响、学术声誉等多维度量化学术能力,如果连这样的学术能力都没有,又何谈“青年科技人才”呢? 而且,R字签证里对于高端人才也是有学术要求。 比如R字签证对于高端人才认定里的“符合国际公认的专业成就认定标准的”其中有两条跟学术能力有关: 一条是:“担任过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JCR一、二区)正、副总编和高级会员。” 一条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同等贡献作者)在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所在专业领域《期刊引用报告》JCR一、二区)发表论文3篇。” 既然K字签证是R字签证的青春版,在具体门槛可以稍微弱化,但不应该完全取消学术门槛要求。 比方说,“担任过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JCR一、二区)正、副总编和高级会员”,可能对于青年学者来说做不到,可以去掉。 但是,应该保留“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同等贡献作者)在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所在专业领域《期刊引用报告》JCR一、二区)发表论文3篇”,作为青年科技人才的学术门槛要求,顶多就是稍微降低一下论文数量,但对于论文质量的要求不应该降低。 比如不能把质量门槛降低为JCR三区、四区,因为也会有刷论文的漏洞。 包括这里的“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应该跟R字签证的高端人才要求一致,不能降低论文的质量要求。 所以,我个人认为,想要解决学历门槛过低带来的漏洞问题,需要额外加入学术能力的硬性要求门槛。
搞K字签证就是本土教育不行?这误会也太大了!看到有人说搞K字签证、学历降到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