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10月6日报道:“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警告,中国在芯片开发上只比美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10-08 00:47:35

英国广播公司10月6日报道:“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警告,中国在芯片开发上只比美国‘落后几纳秒’。英伟达对BBC表示:‘竞争无疑已经到来。’” 说起这次BBC报道,得从中美芯片这摊事讲起。10月6日,BBC放出消息,黄仁勋直言中国在芯片开发上只比美国落后几个纳秒,英伟达那边也表态,竞争已经实打实来了。这话听着简单,但戳中了半导体行业的痛点。美国这些年靠技术封锁想卡脖子,中国这边政策一推,技术一攻,追得飞快。纳秒这单位,在高速芯片里就是生死线,信号传个几纳秒的差,就可能丢掉市场份额。黄仁勋这么讲,不是随便说说,他是看到中国企业从跟跑到并跑的势头。比方说华为的昇腾系列,阿里云的盘古大模型,百度飞桨平台,这些国产AI芯片已经在数据中心用起来了,性能虽没到英伟达H100级别,但性价比高,够用就行。 美国商务部管得严,2022年起就禁高端GPU出口中国,英伟达的A100、H100进不去,只能卖阉割版H20啥的。中国市场占全球AI芯片三成多,这块蛋糕丢了,英伟达2025年营收直接少了好几亿美元。黄仁勋的意思是,封锁反倒逼中国自力更生,投资砸进去上千亿,建厂拉人才,进度超预期。现在中国7纳米制程量产了,5纳米也在攻关,比起美国台积电的3纳米还有差距,但应用层面的差距真就几纳秒那么点。竞争来了,意味着全球供应链得重洗牌,美国企业得靠真本事拼,而不是靠管制。 黄仁勋的表态,让人觉得他不光是企业老大,还在给华盛顿提建议。他建议美国放松出口限制,让公司去中国市场抢生意,这样才能最大化经济利益。道理接地气,美国芯片业本就靠全球链条活,封得太死,自己也伤元气。中国这边,芯片进口依赖降到三成以下,国产替代加速,华为海思、中芯国际这些企业,订单排到爆。英伟达呢,股价短期晃荡,但长远看,得调整策略,推中低端产品进中国,同时加大研发,R&D花了80多亿美元。竞争不光是中美,还牵扯全球,日本荷兰也掺和,ASML的光刻机卖给中国受限,但中国自己搞EUV技术,进度不慢。黄仁勋的话,点出个事实:技术代差在缩小,规则和生态的争夺才刚开始。中国市场需求大,生态建得好,就能拉动上下游,美国得醒醒,别光想着霸权。 这一年多来,中美芯片博弈越发白热化。2024年10月后,中国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规划细则,芯片投资力度再加码,2025年上半年,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三期就批了3000亿,建新厂扩产能。中芯国际的28纳米线满产,华为的麒麟芯片回归手机,Mate 70系列用上自研5G基带,销量直线上升。AI领域,寒武纪的思元系列卡,算力到200T,够训中型模型了,虽然比英伟达的B200弱,但成本低五成。中国数据中心,国产芯片占比从2024年的20%蹿到2025年的40%,阿里腾讯这些巨头带头换装。 美国的反应呢,美国政府2025年续签芯片法案,砸520亿补贴英特尔台积电在美国建厂,但进度慢,亚利桑那厂延期半年,成本超支30%。英伟达这边,黄仁勋带队推Blackwell架构,GB200芯片2025年Q2出货,算力翻倍,但中国禁令升级,9月报道说中国科技巨头停买英伟达产品,转用国产,英伟达Q3营收少15%。全球看,竞争格局变了,AMD的MI300系列抢英伟达份额,Intel的Gaudi3也杀进来,中国企业出海,昇腾卖到东南亚,中东订单多。 中国芯片追赶,让他警醒,公开说美国得“去竞争”,别封锁,这话有分量,因为英伟达中国营收占两成,丢不起。整体上,这场较量从技术比拼转到供应链和规则战,中国从单点突破到全栈自主,速度惊人。美国优势还在,但疲态显露,智库报告说,2025年底中国AI芯片自给率达60%。黄仁勋的警告,像一面镜子,照出产业变迁:谁掌握生态,谁就赢。未来几年,全球芯片市场会更碎裂,但机会也多,企业得灵活点,国家得聪明点。

0 阅读:9
淙淙谈历史故事

淙淙谈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