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硕被问:难道不是中国阻挠印度进入五常?马凯硕回答:其实,现在联合国进行改革,最符合中国的利益,但是,印度不应该总选择站在中国的对立面。这两个国家刚刚建立之初,他们的关系曾经很好。 这话听着像拉偏架,实则全是大实话,有事实有规则撑着。 就说这个“中国阻挠”的说法,就根本站不住脚,印度喊了几十年入常,六次申请全落空,就总把锅甩给中国,可翻翻中国外交部的公开表态,从来没说过“反对”。 2015年外交部就明确表示“理解并支持印方希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到2025年莫迪公开抱怨中国没给支持时,中方还是这个口径,甚至早在2008年的中印联合声明里,都白纸黑字写着“支持印度在安理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要是真打算阻挠,犯得着反复说“理解支持”?其实问题出在联合国自己的规矩上,入常得五常全票赞成,还得三分之二成员国点头,美国明着喊支持印度入常,却坚决反对给它否决权;英国法国也就是嘴炮凑个热闹,真到投票未必真心;俄罗斯虽然表态积极,可没实际动作,印度咋不找这些国家要说法,偏偏盯着没说过“反对”的中国? 还有,马凯硕说“联合国改革符合中国利益”,这话也不是随口扯,现在的安理会还是二战后的老架子,英国GDP连全球前五都挤不进去,却稳稳占着常任理事国席位;反观发展中国家,这些年在全球经济、政治里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这老格局早该调调了。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本身就是为自己争取合理的话语权,毕竟现有的规则里,西方国家的话语权占了太多便宜,而且这些年西方国家总拿“五常否决权”说事儿,可实际上五常里用否决权最多的不是中国,改革反而能让规则更透明,中国自然愿意推,按说印度也是发展中国家,本该跟中国一起抱团,帮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权益,可它偏不。 至于他提的“中印早年关系好”,更不是空泛的回忆,有外交部档案馆的档案能作证,1950年印度就跟中国建交,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印,俩国一起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那份联合声明的草案现在还存着呢。 当时两国都刚摆脱殖民压迫,一门心思搞建设,尼赫鲁还跟周恩来一拍即合,要给世界做和平共处的榜样,可后来呢?印度偏偏在边境问题上挑事,现在又总在国际上跟中国唱反调,比如在亚太合作机制里搞小动作,跟美国走近想制衡中国,这不就是主动往对立面站?早年一起提五项原则的交情摆着,却非要选对抗,实在让人看不懂。 其实,印度入常真正的坎儿,是自己没搞明白大国责任到底是啥,马凯硕虽说过英国该让贤给印度,但没提关键一点,五常席位是二战打出来的,五个国家都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牺牲,而二战时印度还没独立,是被英国带着参战的,根本算不上战胜国核心力量。 现在印度总说自己贡献大,可除了天天炒作入常,在国际议题上要么跟风西方,要么只顾自己利益,比如动不动就放话“入不了常就退出联合国”,这哪像有大国担当的样子?反观中国,推动气候合作、参与维和行动、帮发展中国家建基础设施,全是实打实的贡献,这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该有的样子。 说到底,马凯硕的话就是给印度提个醒,别总把入常失败赖中国,先想想自己是不是站错了队,又有没有扛起大国的责任,联合国改革是大势所趋,中国肯定支持,毕竟这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但印度要是继续抱着“反华换支持”的心思,就算有十个马凯硕帮腔,也进不了五常。 印度应该明白,现在中印两国人口加起来占了世界三分之一,真要能携手推进改革,受益的只会是我们双方,而不是偏要往对立面凑,这账算得实在不聪明。
这才是印度在藏南不敢吱声的原因,印媒揭露真相,新德里被印巴一战“怕了”。印度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