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绝笔:三十二字拨醒尘中迷 弘一法师圆寂前所留绝笔四言诗偈,如夜半洪钟,仅三十二字震动心弦,却凝练了一位大觉者从红尘到古寺的人生彻悟:“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短短数行,却如一幅苍茫卷轴,凝聚毕生深意,指向生命深处。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如清泉流淌,揭示了人伦相处之正道。君子之谊不为俗尘所染,似清水澄澈无染、温润无声——无谄媚势利攀附之扰,却自有悠长沉静之力。此境界非李叔同一夜顿悟,恰是繁华阅尽后的生命归真。从风流倜傥的西泠印人到古佛青灯的僧人,他挣脱了世俗情愫捆缚的桎梏,印证了古人箴言:“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世路风尘,多少人缘系于利交利散之上,然最韧之纽带,往往如春雨般看似平浅,却足以浸润千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则如霜刃般直刺世人迷途。执迷于权势显赫表象者,不过追逐镜花水月;贪恋浮华喧闹之乐者,实被困于海市蜃楼。纵使“像”在眼前摇曳生姿,大道却远隔千山万水——弘一法师从绚烂艺文到清净禅门的跋涉,恰是一场悲欣交集的挣脱虚妄之役。其深意与《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遥相呼应,如同夜风,吹散了附着在追求本身之上的层层尘埃。 至于“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则是穿透了语言桎梏的证道之辞。当禅悟充盈心府、圆融自足,俗世言语在那一刻反而显出苍白。这不是无言可说的沉默,是万般意蕴自在其中。如佛祖拈花不诉一辞,迦叶便已含笑心传妙法。弘一绝笔时的安详超脱,恰是他勘破了红尘的羁绊、挣脱了名缰利锁后的回归:言语之岸已远,唯有内在光明如静水深流。 诗偈终章“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是心灵澄明后呈现出的生命大圆满图景——既是自然气象的盎然和谐,更是主体与天道浑融无碍的至高境界。它不同于世人所执念的富贵权势之满,而是在返璞归真后,心灵天地间呈现出的春水映月、万物共生的一片澄明境界。纵使身居陋室,心怀宇宙清光。 弘一法师从风华才子向云水僧衣的转身,本身就是对诗偈最深刻的注脚:他撕去艺术浮华的名缰,斩断了人际负累的利锁,最终于一片禅心中窥见“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无垠天地。世人常叹息生命荒芜困顿,其实不过困于外相所织欲望之网而不知归路——当物象纠缠如千重迷障罩眼,心灵便注定与明月天心渐行渐远。 斯人已逝,余响长存。李叔同——弘一法师的三十二字箴言,是一面映照古今人心的澄澈古镜。静对这句偈,恍如照见众生沉浮:多少人奔波竞逐以为在寻彼岸,实则被繁华假象羁绊在咫尺迷途?那镜中浮现的,究竟是他人沉浮的倒影,还是我们自身执迷不悔的叹息? 若能舍弃无谓的攀执,回归君子如水般的淡然相处,于喧嚣尘世中守一怀明净——方知所谓“春满”与“月圆”,不过是清澈心灵对宇宙脉动的真实回应罢了。弘一法师语录 弘一法师名言 弘一法师书摘 弘一心学 弘一法师传奇
法师绝笔:三十二字拨醒尘中迷 弘一法师圆寂前所留绝笔四言诗偈,如夜半洪钟,仅三
雨中竹林听雨的惬意
2025-10-08 12:27:36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