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诺贝尔奖揭晓那阵子,不用刷手机都知道,肯定有帮人跳出来尬黑中国,套路都快被说烂了。 先拉个表格比一比中美欧的获奖人数,中国这边数字一少,立马就开始贬低,说中国的科技成就都是虚的,甚至扯出对世界科技没贡献这种鬼话。 可但凡稍微了解点实际情况,就知道这论调有多站不住脚。 首先得说句实在的,诺奖这东西真不是衡量科技贡献的唯一尺子,甚至算不上一把实时更新的尺子。 现在科学家从做出重大发现到拿诺奖,平均得等二十年以上,化学奖更夸张,最近十年的平均滞后时间都到三十年了。 就说屠呦呦阿姨,上世纪70年代就搞出了青蒿素,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尤其是非洲国家的老百姓,可直到2015年才拿到诺贝尔奖,这中间四十多年里,难道中国对全球公共卫生就没贡献吗? 再说现在中国的很多科技突破,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这些,都是最近十几年才起来的,按诺奖这慢半拍的性子,现在没获奖太正常了,总不能因为它没发奖,就说这些研究没用吧? 诺奖的评选多少带点西方中心的滤镜,评委们对欧美学术界的动态更熟悉,对中国的科技进展往往缺乏深入了解。 诺奖偏重基础科学理论,可中国这些年在应用科技和工程技术上的突破,恰恰是改变世界最多的,这些贡献根本没法用诺奖数量来算。 就拿5G来说,现在全球5G标准里最核心的专利,中国占了42%,稳居世界第一。咱们建了419万个5G基站,不光自己实现了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还帮很多国家铺起了5G网络。 你去欧洲、东南亚的不少国家,当地运营商用的设备、走的技术标准,好多都是中国企业提供的。没有中国这么拼命推进技术落地,全球5G商用至少得晚个两三年,数字经济发展都得慢半拍,这难道不是对世界科技的贡献? 再说新能源领域,现在全球每十块光伏组件里,有八块是中国造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都占了全球八成左右。2024年一年,咱们的光伏组件出口到了115个国家和地区,非洲、大洋洲这些新兴市场的出口增幅都快过半了。 中国企业把光伏成本降了九成以上,以前很多发展中国家想用清洁能源却用不起,现在靠着中国的组件,也能建得起太阳能电站,不用再天天烧煤污染环境。 动力电池也是一个理,宁德时代的全球市场份额都快到40%了,连续八年排第一,特斯拉、宝马这些国际大牌电动车,用的都是它的电池。没有中国的电池技术,电动汽车怎么可能这么快普及? 全球碳中和目标怕是得往后拖十年。还有北斗导航,现在服务已经覆盖了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光非洲就有30多个国家建了北斗的高精度基站,帮当地搞水利监测、农业种植、交通导航。 以前这些国家大多依赖美国的GPS,现在有了北斗,不仅信号更稳,还不用担心被人掐断服务。在巴基斯坦,当地用北斗技术搞农业测绘,小麦产量都提高了不少。 在东南亚,渔民出海靠北斗定位,再也不怕遇到恶劣天气迷航,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科技贡献,难道非得拿个诺奖才算数? 最让人无语的是,那些尬黑的人连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都能忽略。 虽然袁老没拿过诺奖,但他的研究可是救了亿万人的命。杂交水稻从1979年就开始往国外推广,现在已经传到了近70个国家,国外种植面积快800万公顷了。 在马达加斯加,中国团队帮他们培育的新品种,产量直接翻了2.5到3倍,当地最大面额的纸币上都印着杂交水稻的图案,这可是一个国家对技术最直白的认可。 联合国都评价袁老是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作出杰出贡献,美国《纽约时报》也说他的研究挽救了无数生命,这些国际社会的认可,难道还比不上一个诺奖的分量? 更别提新冠疫情那阵子,中国是最早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的国家之一,帮全球科研机构抢时间研发疫苗。 后来咱们的疫苗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给发展中国家捐了不少,很多国家的医护人员、老人孩子都是靠中国疫苗才获得保护。这种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里的科技担当,那些尬黑的人是看不见还是装瞎? 其实说白了,这些拿诺奖说事的人,要么是不懂行,要么就是故意带节奏。他们只盯着获奖数这一个指标,却无视中国在新能源、通信、农业这些领域实实在在改变世界的技术突破。 诺奖是荣誉,但不是唯一的标准,难道只有在实验室里写论文才算贡献,把技术变成能让老百姓受益的产品、能帮其他国家发展的装备,就不算贡献了? 这些年中国的基础科学也在往上赶,Nature、Science上的论文数量早就排全球第二了,只是诺奖的滞后性还没体现出来。 再过二三十年,等现在的这些基础研究成果慢慢显现价值,说不定中国的诺奖数量也会上来。到时候那些尬黑的人,又该找什么新借口呢?恐怕只能说诺奖含金量下降了吧。
每年一到诺贝尔奖揭晓那阵子,不用刷手机都知道,肯定有帮人跳出来尬黑中国,套路都快
文史资鉴堂
2025-10-08 17:03:49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