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国军事专家说了句大实话,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他说,为什么现在美国不跟中国打?因为面对中国的力量,他们感觉“束手无策”。短短四个字,分量千钧。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导弹技术起步于资源短缺的环境中。1950年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开启了合作,苏联提供R-1、R-2和R-11F导弹的技术文件、生产设备和许可生产权。中国第五研究院1958年开始复制R-2导弹,采用单级配置,长17.7米,直径1.65米,起飞重量20.5吨,使用液氧和酒精推进剂。1960年11月5日从酒泉基地首次发射三枚复制品成功,射程590公里,采用惯性制导和无线电横向偏差校正。东风-1导弹作为常规武装版本在1960年代部署,但数量有限,后逐步退役。这项工作奠定了中国弹道导弹基础,尽管早期受技术、人员和材料制约,需要进口部分组件并进行本土替代开发。承包商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操作单位为第二炮兵部队。 1960年代,中国导弹项目转向自主设计。东风-2导弹作为首款中程弹道导弹,射程1250公里,可携带15-20千吨当量核弹头,1962年首次测试失败,后改进为东风-2A,1966年10月27日在罗布泊进行实弹核试验,1960年代末服役,1980年代全部退役。东风-3导弹为首款国产中远程弹道导弹,射程2500-3300公里,载荷2000公斤,可搭载原子或热核弹头,1981年改进型东风-3A射程扩展至4000公里,减少载荷,曾出口沙特阿拉伯常规弹头版本,2010年代中期退役,被东风-21取代。东风-4导弹为首款两级弹道导弹,射程5550-7000公里,载荷2200公斤,3兆吨核弹头,1970年代服役,是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基础,2010-2015年间约20枚在役,被东风-31逐步替换。这些早期型号多采用液体燃料,发射准备时间长,依赖苏联技术影响。 一位德国军事分析人士在公开评论中指出,美国回避与中国直接军事对抗,主要源于中国导弹力量的显著进步。这种能力已从早期局限扩展到全球覆盖水平,让防御系统面临严峻挑战。东风系列导弹机动性高,发射车可在公路快速转移,卫星难以实时定位。美国的导弹拦截网络原本针对单一弹道轨迹设计,但面对多弹头变轨时,雷达信号易混淆,计算资源超负荷。东风-41导弹射程超过12000公里,可覆盖北美大陆,采用固体燃料,储存筒内待命,发射准备仅需几分钟。弹头分离后独立飞行,携带高爆或核载荷,美国地面雷达扫描天空时,诱饵弹头干扰识别,导致拦截失败。这种设计通过长期技术迭代实现,非短期产物。美国决策层评估风险,发现传统优势在对等能力前失效,只能采取谨慎姿态。 分析进一步涉及东风-26导弹,针对中程目标,射程4000公里,专攻关岛基地。导弹采用固体燃料,两级配置,公路机动发射,末段以高超音速滑翔,轨迹低平,避开大气层拦截窗口。美军报告承认,这种速度让现有系统响应时间不足,舰载雷达锁定几率低。中国投资让战略平衡倾斜,东风-17融入滑翔技术,射程1800-2500公里,弹头速度超5马赫,变轨让算法失效。美方评估显示,饱和攻击下,基地跑道易被摧毁,修复需数日。这种能力改变战略逻辑,美国需权衡损失。在核领域,中国核三元体系包括陆基导弹、潜艇和轰炸机。东风-5改进型射程10000公里,井下发射,混凝土盖板滑开。美方情报显示,中国发射井数量增加,分散部署让先发打击困难,美国核威慑需调整,但中国进步让互保毁灭更均衡。 讨论延伸到反舰能力,东风-21D针对航母群,射程超过1450公里,末段机动再入车辆调整瞄准舰体。美军演习模拟显示,护航舰拦截率不足半数。中国投资传感器网络,卫星链路实时校正,提升精度。美国加强机动回应,但整体态势让进攻成本高企。这种无力感源于中国从仿制到自主转变,早期依赖外援,但持续研发掌握核心部件。美国报告承认,中国导弹库存增长,类型多样化。面对多弹头配置,拦截导弹消耗快,库存压力大。美国避免冲突,以外交和盟友网络应对,但军事平衡已变。中国导弹发展聚焦防御,确保领土安全,射程扩展回应外部压力,不是扩张信号。美国评估承认,这种力量让直接干预风险增大,推动谈判路径。 从东风-1基础,项目转向中程型号。1960年代,东风-2测试,射程1000公里,基地扩展洞库。1970年代,东风-3入役,射程2800公里,燃料泵升级。1980年代,东风-4开发,射程4700公里,地下设施加固。1990年代,东风-5洲际型服役,射程8000公里。新世纪,东风-31固体燃料,机动强,公路转移。近年东风-41列装,射程15000公里,多弹头设计。中国由此获得战略平衡,坚持和平路径,确保发展不受干扰。早期参与者见证进步,中国导弹力量从零起步,实现全球覆盖。 你对中美军事平衡有何看法?中国导弹发展如何影响全球格局?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一个德国军事专家说了句大实话,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他说,为什么现在美国不跟中国打?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08 17:46: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