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名女子开车进京办事,因未办理进京证,两天内连续收到6条违章信息,累计被罚款600元、记18分,一本驾照的分数直接不够扣。她直到收到多条短信才发现问题,直言“被气笑了,走哪都被拍”。这一事件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分享了类似经历。本文结合事件细节,解析背后的法律依据,梳理网友观点,帮大家搞懂进京证的那些“规矩”,避免踩坑。 一、事件还原:没办一张证,两天连收6张罚单 最近,安徽这位女司机的经历让不少车主看得心惊肉跳。她开车去北京办事,刚到北京就收到一条短信,以为是推销信息就没当回事,结果两天下来,手机里竟堆了6条违章提醒。 “我也没乱停车、没闯红灯,怎么走到哪都被拍?”这位老司机平时从没出过违章,对着镜头吐槽时又气又懵。直到打听后才知道,问题出在“进京证”上——她压根没办这个证,而她行驶的六环路以内区域,外地车没证根本不能进。 更让她崩溃的是,等搞清楚原因想补办时,已经晚了,之前的6条违章没法撤销,只能乖乖交罚款,驾照还得面临满分学习的处罚。有网友算了笔账:按规定每次违章罚100元记3分,6次就是600元加18分,普通人一本驾照就12分,这相当于直接“爆表”。 其实这事儿真不是个例,评论区里不少人踩过同样的坑:“我去年第一次去北京,刚进六环就被拍,半天收3条违章”“导航一路喊限行,可我当时根本不知道要办进京证”。 二、法律剖析:多次处罚合法吗?这些规定必须懂 1. 处罚不是“乱开单”,有明确依据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没办个证吗?拍一次罚一次,是不是太严苛了?”但从法律和规定来看,这样的处罚有据可依。 根据北京市交通管理规定,未办理进京证的外地车辆进入六环路以内道路行驶,会被认定为“违反禁令标志指示行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违反禁令标志指示的,可处警告或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记分则依据相关记分办法执行。 目前执行的标准是每次罚款100元、记3分。而且北京还有特殊规定:首次处罚后,如果车辆4小时内没驶出禁行区域,每超时4小时就会被再次记录处罚,一天内最多可能面临6次处罚。安徽这位女子的6次违章,就是因为没办证还持续在六环内行驶,刚好触发了多次处罚机制。 2. 这不算“一事多罚”,别被误区带偏 有网友质疑:“这是不是违反了‘一事不二罚’的原则?”这里要明确一个关键区别:“一事不二罚”针对的是“同一违法行为”,而未办进京证持续在禁行区域行驶,属于“持续状态的违法行为”,每超过4小时就构成一次新的违法情形。 打个比方:就像闯了红灯后一直停在路口不动,不能说只算一次闯红灯,持续违法就会持续被追责。 3. 还有更严的?年度多次违规后果更重 除了单次的罚款记分,还有个“隐藏红线”:同一车辆如果一个自然年内5次以上未办进京证进入六环内,会被注销驾驶证最高准驾车型资格,想恢复得重新考试。这意味着要是开大车的司机频繁违规,可能连大车都没法开了。 三、网友吵翻了:是规矩太严还是自己大意? 事件一出,评论区立刻分成了几派,观点特别鲜明。 1. 吐槽派:“这规矩太绕,外地人容易踩坑” 不少网友觉得北京的限行规定太复杂,对外地车主不够友好。 “我第一次去北京也中招了,根本不知道要提前办证,导航提示限行还以为是早晚高峰的事”。 “哪有4小时就罚一次的?这不是为难外地人吗?要不干脆出个‘出京证’得了”。 “停车也算违规?上次找朋友,车停小区里没动,也被拍了违章,太不合理了”。 2. 较真派:“规矩早就有,怪自己不提前做功课” 更多网友觉得问题出在车主自身,毕竟规定并非临时出台。 “办进京证又不花钱,手机APP上几分钟就搞定,出发前花5分钟查一下也不会犯这错”。 “一年能办12次,每次用7天,总共84天,正常办事旅游完全够了,这政策已经很人性化了”。 “导航都会提示要绑定车牌看限行,自己不看短信、不做攻略,被罚了能怪谁?”。 3. 建议派:“宣传和提示得跟上” 还有网友提出了折中观点,觉得双方都有可改进的地方。 “规定是好的,能缓解交通压力,但高速入口、进京路口得多设点提示,光靠短信容易被当成垃圾信息”。 “APP办理流程可以再简化点,加个‘外地车进京必看’的弹窗提醒,比事后罚款管用”。 结论:是“坑”还是“规矩”?这事你怎么看? 说到底,安徽女子的遭遇更像个“普法案例”:北京的进京证政策不是新规矩,办理也不复杂,线上线下都能办,提前1-4天申请就行,而且免费。但确实有不少外地车主因为“不知道”“没注意”而踩坑。 有人说,这是外地人必须适应的“北京规矩”,自己大意就得自己负责;也有人说,政策的初衷是疏堵,更该让规矩“显眼”点,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事是车主自己不够细心,还是政策的提示不够到位?你有没有过异地开车因不懂规矩被罚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和避坑经验!
“被气笑了!”安徽一女子在放假前开车去北京,可两天时间下来,竟然收到了6条违章信
【333评论】【3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