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新成果,这次真不是炒作!
前几天我就发了一篇介绍固态电池的内容,中国科学家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个发现是中科院金属所提出的“一体化修路”方案。
中科院金属直接造出了一种新材料,让原来的两条“石板路”在接头处长在了一起,变成了浑然一体的平坦大道,离子可以轻松通过。
没想到内容发出后,却遭到了众多网友的嘲讽,认为这些技术都在实验室里面,每年都要拿出来炒作一波。
我想说的是,中国科学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突破,这次真不是炒作,而是实实在在拿出了新东西。
前几天是中科院金属所提供的聚合物柔性电池方案。
就是设计新型聚合物分子,在分子尺度实现 “界面”一体化,从而解决“固-固界面”接触不良,离子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现在,中科院物理所也发表了新的研究成果。
一种“全固态金属锂电池”,通过在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形成“富碘界面” 自动填充缝隙。
而且这个固态电池新发现极具分量,已经发表在了世界上最权威的学术期刊《自然》上,并且新华社等官媒已经进行了相关报道,足见这个研究成果有多伟大。
这次中国科学院两家研究所几乎同时发布的固态电池突破性进展,我认为绝非偶然,它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在固态电池这一战略新兴领域 “多点布局、并行研发” 的系统性策略。
这就像是攀登同一座技术高峰,不同的团队选择了不同的路径。
金属所专注于聚合物电解质路径,致力于让电池变得更柔韧、更高能;
而物理所联合团队则攻坚全固态金属锂体系,目标是实现极致安全与高性能。
这种多路径的探索方向,必将极大地提升我们最终攻克全固态电池的可能性,从实验室到量产,或许固态电池的到来真的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