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诺奖说”,白宫回应了!台退休外交官警告,赖清德可能被特朗普列为“拒绝往来

士气沉沉 2025-10-09 10:51:13

赖清德“诺奖说”,白宫回应了!台退休外交官警告,赖清德可能被特朗普列为“拒绝往来古”。台媒解读:特朗普可能怪赖清德“话多”且讽刺他永远得不到诺贝尔和平奖,事情大条了。 赖清德拍马屁恐拍到马腿了!他近日接受美国保守派媒体专访时表示,如果特朗普能够让中国大陆永远放弃对台发动武力攻击的话,“必然是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此话如此突兀且荒谬,特朗普本人也不领情。 美国白宫发言人凯利对此回应,以特朗普总统过去对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与贡献,“理应多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对此,台媒解读,白宫回应有点自吹自擂,但更像是给了赖清德一记软钉子,大有“你多话了”的味道。 事情的起因,是他在接受美国一家保守派媒体采访时,突然把话题引向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声称,如果前总统特朗普能够阻止中国大陆对台动武,那特朗普“必然是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一种极高的赞誉,但说出这个话的时机和场合,却让它变得异常复杂和微妙。 这番言论的突兀之处在于,它完全超出了一个地区领导人在国际场合发言的常规范畴。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和评选,本就是一个高度敏感且独立的过程,由一个外国地区的政治人物公开“预言”甚至“推荐”另一位国家的领导人获奖,这在外交礼仪上是非常罕见的举动。 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或许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政治献媚,意图在美国大选的关键时期,向可能重返白宫的特朗普表达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支持。 然而,这种近乎直白的讨好,是否真的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果不其然,白宫的回应很快就来了,但这个回应却充满了值得玩味的细节。白宫发言人凯利在被问及此事时,并没有直接感谢赖清德的“美言”,而是巧妙地将话题转向了特朗普自身的功绩。 他表示,以特朗普过去为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与贡献,他“理应多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番话表面上是在为特朗普歌功颂德,但仔细品味,却像是一记不带火气的“软钉子”。 它传递出的潜台词似乎是:我们老板够不够格拿奖,我们自己心里有数,轮不到你来替我们发声。这种回应方式,既维护了特朗普的颜面,又不动声色地与赖清德的言论划清了界限,颇有几分“你多事了”的意味。 更让这出戏变得有看头的是,岛内一些资深人士的解读。一位退休的外交官就发出了相当严厉的警告,他认为赖清德的这番话,极有可能触怒特朗普,甚至可能被后者直接列入“拒绝往来户”的名单。 这个警告并非危言耸听。了解特朗普性格的人都知道,他极度看重个人在关系中的主导地位,非常讨厌别人替他安排议程,或者抢他的风头。 赖清德这番话,在特朗普听来,可能完全变了味。他或许会觉得,你一个台湾地区的政客,凭什么来定义我的成就? 甚至,以特朗普多疑的性格,他会不会反过来想:这家伙是不是在讽刺我?是不是在暗示我为了这个虚无缥缈的奖项,要去为你火中取栗? 台湾媒体的解读则更加直白,他们分析认为,特朗普可能会怪罪赖清德“话太多”。这种“马屁拍到马腿上”的尴尬局面,根源在于对特朗普心理的误判。 特朗普本人曾多次公开表达过对诺贝尔和平奖的渴望,甚至抱怨奥巴马凭什么能得奖。这是一个他内心深处的执念,但这个执念必须由他自己来掌控节奏。 赖清德突然把这件事和台海问题捆绑在一起,无异于把一个烫手的山芋硬塞到特朗普手里,同时还附加了一个条件。 这非但不是助攻,反而可能让特朗普觉得被利用,被当成了实现他人政治目的的工具。想象一下那个场景,特朗普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挑战,这种滋味可不好受。 整件事的发展,就像一部情节反转的政治轻喜剧,但其背后折射出的却是美台关系之间那种极其脆弱和微妙的平衡。 赖清德本想通过一次高调的表态,为未来的美台关系铺路,展现自己的“价值”,结果却可能因为一次不合时宜的“献媚”,而亲手为自己未来的沟通渠道设置了障碍。 白宫的冷淡回应,退休外交官的严厉警告,以及媒体对特朗普可能反应的模拟,都指向同一个结果:这次的外交操作,大概率是失算了。 它不仅没有拉近与特朗普的距离,反而可能暴露了操作者在处理复杂国际关系时的经验不足和急功近利。 这起风波最终会如何收场,赖清德是否会真的被贴上“麻烦制造者”的标签,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不过,这件事确实给所有试图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走钢丝的人提了个醒:有时候,话说得太满,拍马屁的姿势太刻意,反而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 对于赖清德的这番操作,你又是怎么看的呢?这究竟是一次无心之失,还是一次战略误判?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