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台湾永远不会在被分出去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海峡填平,将台湾直接与大陆版块连成一体。 首先得明确这想法可不是凭空瞎想,地理上本来就有先天基础。晚更新世冰河期的时候,海平面比现在低几十米,台湾跟大陆靠着 “东海路桥” 连得紧实,4 万年前的古人类都能顺着这条路迁移过去,说白了现在的海峡就是海水后来 “抢” 走的陆地,填起来算是把老祖宗的地盘复原回来。 海峡最窄处 130 公里,平均深度才 60 米,底下全是大陆架延伸出来的沙质和岩石,跟深海那种无底洞不一样,挖起来有根有据,不像在海底捞月。 先算笔工程账,要是按最窄处 130 公里、宽 10 公里的规模填一条连接带,算上平均 60 米的深度,再加上高出海面 3 米防沉降,总土方量大概得 819 亿立方米。 这数看着吓人,但咱有现成的技术路子,南海永暑礁填海早就试过就地吹填,不用从大陆运土方,直接把海峡底下的泥沙挖起来吹到指定区域,省了一大笔运费,当年永暑礁填海的单位造价大概 116 元 / 立方米,就算海峡里难度高点,打个折每立方米 100 元,总造价也就 8 万多亿,摊到十几年工期里,跟国家每年的基建投入比不算离谱。 挖泥船的实力更不用愁,之前挖黄河用的 “天鲲号” 每小时能挖 6000 立方米,现在要是集中力量上百艘同级别挖泥船,每艘每天干 20 小时,一天就能处理 1200 万立方米泥沙,819 亿立方米的量大概 19 年就能搞定,比黄河清淤那百年工期快多了。 而且这些泥沙挖出来直接用,不用额外找地方堆放,填海的同时还能顺便清理海峡航道,算是一举两得,比荷兰人当年围须德海的工程划算多了,人家上世纪 30 年代修 32 公里的阿夫鲁戴克大坝都能成,咱这技术更先进,没道理搞不定。 应对自然灾害也有现成的法子,荷兰的三角洲工程早就给出了答案,他们在鹿特丹修的马仕朗防风暴潮坝,两扇 210 米宽的闸门能抵御 5 米高的风暴潮,平时还不耽误航运,咱填海峡的时候也能在关键位置修这种可移动闸门,对付 7-9 月的台风绰绰有余。 至于地震,虽然 1994 年台湾西南海域发生过 7.3 级地震,2006 年又有 7.2 级地震,但只要填海时用混凝土沉箱做围堰,就像永暑礁那样层层加固,再在地下打深桩固定,就能扛住强震,毕竟咱的桥梁抗震技术在世界上都是顶尖的,这点小问题不算啥。 从历史上看,这道海峡早就是两岸的隔阂,明末到清末的大陆移民得冒着风浪渡海,要是早有陆地连接,也不会有那么多分离之苦。现在要是填平了,福建到台湾开车也就俩小时,比坐船半天快多了,物流成本能降一半以上,就像长三角的沪宁杭连起来后经济腾飞那样,台海经济带肯定能爆发出更强的活力。 军事上更不用说,之前海峡是天然屏障,现在变成通途,兵力和物资能随时调动,再也不用担心被海洋隔开。 越南在南海填岛都能三年把柏礁从高脚屋扩建成 2.8 平方公里的战略支点,咱这基建狂魔要是动手,速度只会更快。而且填海用的都是就地材料,不用像越南那样偷偷摸摸运物资,光明正大施工,用个十几年就能把当年被海水抢走的陆地连回来,到时候台湾跟大陆真正连成一块,再也没有地理上的阻隔,这可比任何屏障都管用。
让台湾永远不会在被分出去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海峡填平,将台湾直接与大陆版块连成一体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0-09 11:32: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