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亲姐弟!”河南,弟弟结婚了,姐夫特意过来随礼,可看到金额之后,弟媳妇坐不住

语蓉聊武器 2025-10-09 11:45:11

“这是亲姐弟!”河南,弟弟结婚了,姐夫特意过来随礼,可看到金额之后,弟媳妇坐不住了,赶紧掏了2万块钱想要送回去,原来姐夫竟然一口气送了6万。 刷到河南周口一个村子的事儿,没什么轰轰烈烈的情节,就围绕着婚礼后的一笔钱,却让人忍不住多琢磨了两句。 不是新人闹了矛盾,也不是亲戚起了争执,反倒是新弟媳和姐夫之间,因为钱的推让,让姐夫差点 “翻脸”。 事情的起点,是姐夫那句带着急劲的话:“再这样就生气了,以后不来了!” 说这话的时候,弟媳正攥着一个装着 2 万现金的信封,一个劲地往姐夫手里塞。 周围看热闹的人刚开始还纳闷,好好的怎么突然急了,直到后来才弄明白,这钱是弟媳特意准备的回礼,可姐夫说什么都不肯收。 为啥弟媳非要给姐夫回礼?得从婚礼当天的礼金说起。 新郎的姐姐和姐夫,看着就是普通上班族,平时买东西会货比三家,连买菜都要挑性价比高的,可到了弟弟结婚,两人却格外大方,一商量就随了 6 万礼金。 村里不少人知道这个数都吃了一惊,因为这笔钱比当天其他所有亲戚随的礼加起来还多。 后来有人问起,姐姐才说,爸妈是种地的,没多少积蓄帮不上弟弟,自己当姐姐的,知道弟弟刚成家要还房贷、过日子,能多帮衬点就多帮衬点,没什么好炫耀的。 也正是这 6 万,让弟媳心里一直不踏实。 婚礼刚结束,她就跟身边人念叨,觉得姐姐姐夫条件也不是多富裕,平白收这么多钱,总像欠了好大一份人情,夜里都睡不好。 思来想去,她凑了 2 万,专门找了个没人的机会找姐夫,说这钱一定要收下,不然自己心里过意不去。 可姐夫一看见信封,连看都没多看就摆手拒绝了。 他跟弟媳说,弟弟刚结婚,往后家里的水电、燃气、柴米油盐哪样不要钱?自己和姐姐帮衬是应该的,哪有收回去的道理。 弟媳也是实在人,觉得不收下心里总像压着块石头,又把信封往姐夫手里递。 一来二去,姐夫没了耐心,语气也重了,才有了那句 “再这样就生气,以后不来了”。 弟媳见姐夫态度这么坚决,只好把钱收了回去。 这事儿后来被村里有人拍了段小视频发到网上,评论区里说啥的都有。 有人担心,现在随了 6 万这么多,以后姐夫家要是有红白事,弟媳该随多少礼,到时候不好平衡。 也有人说,现在有些地方办婚礼,随礼成了攀比,送的人舍不得,收的人有压力,反倒不如这家人实在。 其实类似的事儿,身边也能碰到。 之前就听朋友说过,他堂哥结婚的时候,他爸妈随了 3 万礼金,堂嫂后来觉得钱太多,想退 1 万回来,说不想让老人太辛苦。 结果他爸妈说啥也不收,就说只要小两口好好过日子,比给多少钱都强。 现在堂哥每次回老家,都会给爸妈带些营养品和老家缺的东西,逢年过节还会回去陪老人,那份心意比当初想退的 1 万块还让人暖。 再看河南这家人,从头到尾都没什么复杂的心思。 说起来,礼金本就是份心意,多少该看自家条件。 条件好的多帮衬,条件一般的少拿点,心意到了就行。 怕就怕有人把礼金当攀比工具,或者把帮衬当必须还的 “债”,那样再亲的关系也会变味。 就像这家人里,姐姐后来跟弟媳说的 “咱是一家人,别分这么清”,这才是最实在的话。 一家人之间,哪能事事算得那么明白,你有难处我搭把手,我需要时你帮衬下,这份互相体谅,比多少礼金都金贵。 毕竟钱会花完,可记在心里的亲情,能让人踏实一辈子。 那么到最后,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