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最让人看不懂的就是没羽箭张清:上梁山之前,一颗飞石,日不移影击败梁山15位大将;征讨方腊时,张清的绝技完全失灵了,兜里好像没有石头了,几乎不用飞石绝技,甚至战死时,居然傻到跟厉天闰拼近战! 梁山大军攻打东昌府,守将正是张清。他不出马则已,一出手就惊呆全场。这人打仗不用刀枪剑戟,专靠一手飞石打人的绝活。石子不大,创造神话,在他手里比箭还准还狠。 金枪手徐宁第一个冲上去,斗不到五合,张清回马便走。徐宁拍马追赶,只见张清回身一扬手,一道白光闪过,徐宁应声落马。这边还没反应过来,燕顺又冲上去,同样被一石子打中盔甲,震得手臂发麻。 接着是百胜将韩滔、天目将彭玘、丑郡马宣赞、双鞭呼延灼…这些在梁山响当当的人物,在张清面前竟如孩童般无力。呼延灼那样勇猛的双鞭将,也被石子打得手腕酸麻,使不动兵器。 最精彩的是刘唐。这位赤发鬼步战来捉张清,却被张清一石子打中面门,倒在地上。张清手下军士一拥而上,把刘唐活捉了去。 杨志号称杨家将后人,宝刀无敌,也被石子打得胆战心惊。雷横、朱仝、关胜这些顶尖高手,竟无一人能近张清的身。关胜那把青龙偃月刀舞得风雨不透,还是被石子打中刀口,迸出火花来。 一日之间,连打梁山十五员大将。这份战绩,整部水浒里找不出第二个。 宋江在阵前看得目瞪口呆,又惊又喜。惊的是这张清如此了得,喜的是若得此人上山,梁山如虎添翼。后来还是吴用设计,水陆并进,才把张清逼入绝境。再加上宋江一番诚意相邀,张清这才归顺梁山。 故事讲到这儿,谁都以为张清上了梁山,定能大展身手,飞石绝技会更加辉煌。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征讨方腊的路上,那个东昌府下威风八面的张清,好像换了个人。 最先不对劲的是在独松关。张清和双枪将董平搭档攻关。董平在关下骂阵,被守将厉天闰一枪刺中左臂。董平退回营寨,心里憋着火。张清劝他养好伤再战,董平却等不及,夜里偷偷和张清去劫营。 夜色深沉,两人摸到独松关下。张清使长枪,董平使双枪,步行上山。守军发现后乱箭射下,二人只好躲到树后。天亮了,厉天闰带队杀出,张清挺枪便刺。厉天闰闪身躲过,一枪刺来,张清急忙躲闪,枪却扎进松树里,一时拔不出来。 就在这要命的时候,厉天闰回马再刺一枪。张清来不及躲闪,正中咽喉。这位飞石无敌的英雄,就这么倒下了。 读者看到这儿,没有不纳闷的。那张清最拿手的飞石绝技呢?为什么生死关头反而不用了?为什么非要舍长取短,去和人拼近战? 细看张清归顺梁山后的表现,其实早有端倪。 打大名府时,张清还在用飞石。一石子打翻番将乌利可安,显了身手。但到了征辽国、平田虎王庆时,他的飞石就时灵时不灵了。有时一石定乾坤,有时却又好像忘了这门手艺。 张清的飞石,其实是种很特别的功夫。它最适合马战,尤其是两将交锋的瞬间。距离不远不近,敌人全神贯注在刀枪上,突然飞来一石,防不胜防。东昌府下连打十五将,都是在这样的情境下。 但征方腊的仗,和从前大不相同。 江南水网密布,山岭纵横。很多时候要步战,要攻城,要夜袭。战场环境复杂,不再是开阔平原。张清的飞石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距离,乱军之中,很难找到合适的出手时机。 再说方腊这边的将领,和梁山好汉也不是一个路数。 厉天闰、石宝、邓元觉这些人,都是身经百战的悍将。他们或许听说过张清的名头,早有防备。飞石这种绝技,胜在出其不意。一旦对方有了戒备,效果就大打折扣。 张清自己,心态也变了。在东昌府时,他是守将,是为自己而战。每一石都关乎城池安危,自然全力以赴。上了梁山,虽然是兄弟相聚,但终究是客将。他那一身绝技,反倒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压力大了,出手反而犹豫。 独松关下,夜色深沉,步战攻坚。这简直是飞石最不利的战场。张清却偏要挺枪去刺,最终丧命。 更重要的是,剧情杀。不这么写,张清飞石把方腊那些大将都砸完了! 梁山排座次,他排第十六位,天捷星。这个“捷”字,既指他出手快如流星,也暗示他人生如流星般短暂。他就像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一闪而过,留下无尽惋惜。 再看他和琼英的姻缘。梦中学会飞石,结成夫妻。这本该是段传奇佳话,可征方腊前,琼英有孕在身,留在京城。张清这一去,再没能回来见妻儿一面。这其中的悲剧意味,更浓了。 所以张清的故事,不是一个简单的“武功失灵”。时势造英雄。东昌府下那种单挑的场面,最适合张清发挥。千军万马的混战,他的绝技就难施展。 选择定生死。明明有飞石绝技,偏要与人拼枪法。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选择了错误的战术。 性格决命运。好胜、要强、不愿倚仗独门绝技。这些品质平日是优点,关键时刻却成了致命弱点。 水浒传写的是英雄,更是人。人有高光时刻,也有低谷时分。会做出明智选择,也会犯糊涂错误。 张清最真实的地方,就在于这种不完美。他不是总那么英明神武,也会迷茫,也会犯错,而且这个错误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水浒最让人看不懂的就是没羽箭张清:上梁山之前,一颗飞石,日不移影击败梁山15位大
放点糖呗
2025-10-09 12:47:23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