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以为两岸最大的底牌是军事。错了!连胜文点破了真相:真正能一招锁死台湾的,是大陆“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个身份! 先把最实在的账摆出来,2024 年两岸贸易总额稳稳站在了 2929.71 亿美元,眼看就要摸到 3000 亿的门槛,这里面台湾从大陆净赚的顺差高达 1425.94 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点后面的零头,是真金白银的 “赚钱效应”。 更耐人寻味的是 2022 年的一组数据,当年台湾整体对外顺差才 519 亿美元,可单单对大陆的顺差就超过 1500 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相当于台湾全年的外贸盈余全靠大陆市场撑着,甚至还得从大陆这边 “借” 钱补其他市场的亏空,这种 “全家开销靠一个大客户” 的日子,别说得罪,恐怕连句重话都得掂量着说。 台湾的支柱产业早就被大陆市场绑得结结实实,首当其冲的就是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半导体产业。2024 年台湾对大陆和香港的出口额里,光半导体相关产品就占了 1507 亿美元,虽说占总出口的比重降到了 31.7%,但这依然是台湾出口的 “压舱石”。 要知道大陆每年进口芯片的金额高达 3200 亿美元,台湾作为主要来源地,靠着下游晶圆制造和封测优势分走了不小的份额。就算台积电喊着要在美国追加投资 1650 亿美元,把先进制程搬过去,但大陆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就在这儿,手机、AI 设备的芯片需求摆在台面上,真要是断了合作,台积电的生产线恐怕就得面临 “产能闲置” 的尴尬,毕竟其他市场可吃不下这么大的量。 比高科技产业更接地气的是农产品,这直接连着台湾千家万户的饭碗。祖国大陆一直是台湾农产品外销的最大市场,以前菠萝、释迦、莲雾这几样水果,销往大陆的比例都超过九成,简直就是为大陆市场量身种植的。 2021 年 3 月,台湾菠萝因为检出有害生物被暂停输往大陆,紧接着 9 月番荔枝和莲雾也被暂停,台东县那些种了十几年番荔枝的果农直接懵了,台东果农蔡鸿义守着 7 公顷果园,两年里损失的收入算都算不清,要知道光番荔枝一项每年就能给台东县创收 40 多亿新台币,断了大陆市场,这些水果要么烂在地里,要么就得降价贱卖,比白菜还便宜,民进党当局虽说拿出 10 亿新台币搞产销调节,但根本是杯水车薪,直到后来台东县长自己奔波沟通,才在 638 天后重新打开大陆市场,这其中的滋味,种水果的农民最清楚。 更关键的是 ECFA 这个 “红利包”,大陆当年签协议时明显让利,对台开放 539 项减税产品,比台湾对大陆开放的多一倍还不止,从 2011 年到 2019 年,光关税就帮台湾企业省了 68.9 亿美元,近几年每年都能省 10 亿美元以上。 可民进党当局偏要折腾,搞 “脱钩断链”,结果 2024 年大陆中止了丙烯、对二甲苯等 12 项石化产品的关税减让,台石化业界当场就炸了锅,算过账的都知道,要是扩大到 88 项适用产品,得多交 163 亿新台币关税,订单很可能被国际对手抢走。台当局嘴硬说 “影响不大”,只占出口大陆的 4.3%,可岛内三大工商团体急着跳出来求和,生怕 ECFA 全面取消,这种 “嘴上强硬身体诚实” 的样子,恰恰暴露了经济上的依赖有多深。 台商西进的几十年早把两岸经济拧成了一股绳,台商在大陆设厂,生产设备、原材料大多从台湾运过来,直接带动台湾对大陆出口每年增长 16.6%,比其他地区高出三倍多。近六年台湾对外贸易顺差 1036 亿美元,可对大陆顺差就有 2124 亿美元,要是没这笔钱,台湾早成贸易逆差地区了,央行的外汇存底可能连 500 亿美元都剩不下。 更别说就业,2001 年光对大陆出口就创造了 135 万个就业机会,这几年新增的就业里,一大半都跟大陆市场有关,要是没这些岗位,台湾的失业率恐怕早就突破 10% 了。 民进党当局喊了多年 “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可数据不会说谎,2024 年台湾对美国顺差 648 亿,对东盟 385 亿,加起来都没对大陆的零头多。就算把产能转移到东盟,很多也是做给大陆市场的代工,根本绕不开大陆产业链。 观光业更是惨,2024 年旅客逆差 899.2 万人次,产值逆差 6922 亿新台币,大陆游客不来,民宿、餐厅倒闭一大片,民进党当局还在搞 “禁团令”,简直是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 说到底,军事威慑是 “硬拳头”,但经济牵绊是 “软绳子”,这绳子早就缠在了台湾经济的每根血管里,从半导体厂房到台东的果园,从台商的工厂到普通民众的饭碗,哪一样都离不开大陆市场。 1425 亿的顺差不是数字,是台湾家庭的收入、企业的利润、就业的岗位,这些比任何威慑都实在,毕竟断了合作,最先受影响的是每一个要吃饭的普通人,这种牵绊,可比军舰飞机的存在感强多了。
“躺赢”的如意算盘要落空了?河河大领导亲自下场谈这明摆着是扛不住舆论的压力了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