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宣布了,2025年10月8日,乌克兰议会宣布通过一项决议,确认在战时状态下,乌地方政府机构将继续履行职能,确保地方工作不中断。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就进入了战时状态,之前有些地方因为局势紧张,出现过短暂的行政混乱 —— 比如东部某城市曾因为人员撤离,导致民政窗口暂时关闭,民众想办身份证、社保手续都找不到地方;还有些乡镇因为交通受阻,粮食收储、农资供应没人协调,农民急得团团转。 虽然之后这些问题慢慢解决了,但乌克兰议会意识到,得有个明确的法律条文,把战时地方政府的职责、工作方式定下来,避免再出现类似混乱。这次通过的决议,就是为了给地方政府 “定调子”,让他们知道战时该干什么、怎么干,也给民众吃颗 “定心丸”。 决议里的内容说得很具体,不是空泛的 “继续履职”。比如在民生服务方面,明确要求地方政府的民政、教育、卫生部门必须保持运转,就算是冲突激烈的地区,也要设立 “移动服务点”。 民政工作人员带着设备,在相对安全的社区、避难所流动办公,帮民众办理户籍、婚姻登记、社会救助申请这些业务。 教育部门要协调线上教学资源,确保中小学不因为战事停课,还得组织志愿者给偏远地区的孩子送教材、设备;卫生部门则要保障医院的药品、耗材供应,安排救护车在安全通道上转运病人,不能让民众 “看病难”。 物资保障是战时地方政府的重头戏,决议里也做了详细规定。地方政府要成立 “战时物资协调中心”,一方面统计辖区内的粮食、饮用水、药品、燃料等物资库存,另一方面对接乌克兰中央政府的物资调配系统,把紧缺物资优先送到老人、儿童、残疾人这些特殊群体手里。 比如在基辅州,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给每个社区配备 “物资专员”,专员每天会上门登记居民的需求,像独居老人需要的降压药、孕妇需要的营养品,都会统一汇总后上报协调中心,由中心统一调配。 决议还要求地方政府和当地企业合作,比如让食品加工厂优先生产方便携带的压缩饼干、罐头,让服装厂赶制保暖衣物,保障物资供应的 “本土化”,减少对外部运输的依赖。 在安全防护方面,决议也考虑到了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安全。要求地方政府在办公地点附近设立临时避难所,工作人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转移;还规定每个地方政府都要制定 “应急接替方案”,如果主要负责人因为战事无法履职,要有替补人员立刻顶上,不能出现 “群龙无首” 的情况。 比如哈尔科夫州某区政府,已经把工作人员分成了 3 个小组,每组轮流在办公点和避难所办公,就算一组遇到危险,另外两组也能继续处理事务,确保工作不中断。 这项决议通过后,乌克兰各地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利沃夫州政府第一时间公布了 “战时服务清单”,民众扫码就能查到附近的移动服务点位置、物资领取时间;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则和当地物流企业合作,开通了 “民生物资专线”,用小型货车避开危险区域,给偏远乡镇运送生活必需品。 不少民众表示,有了这项决议,心里更有底了,“知道地方政府不会不管我们,就算打仗,该办的事、该有的保障都不会少”。 乌克兰议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这项决议不是 “一次性政策”,后续还会根据战局变化调整细节,比如如果某个地区冲突加剧,会增加对该地区地方政府的物资、人员支持。 目的就是通过稳定地方行政运转,让民众的生活尽量不受战事影响,也为后续的战后重建打下基础。毕竟不管局势多紧张,保障民生、维持社会秩序,都是打赢战争的重要支撑。 信源:央广网
乌克兰宣布了,2025年10月8日,乌克兰议会宣布通过一项决议,确认在战时状态下
烟雨评社
2025-10-09 19:15:4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