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有了北斗系统了,为什么国内还在用美国的GPS?说句你不敢信的,要是现在真的都替换成北斗,咱手机估计都用不成了。 早高峰挤地铁时,手机地图突然罢工,网约车找不到人,外卖小哥迷路送不上门?这事儿听起来像闹剧,可要是国内一夜之间全扔掉GPS,只用北斗,现实就可能这么尴尬。北斗自家系统牛气冲天,为什么还离不开美国那套? 北斗的来路,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说起。那时候,美国GPS已经在全球铺开,1973年启动,1995年全网建成,民用免费,精度高,覆盖广。各路芯片厂商早把GPS当成标配,手机、车载设备底层协议都绕着它转。中国起步晚,1983年提出双星定位概念,1994年北斗一号工程立项。2000年,第一颗试验卫星上天,次年系统初步建成,提供区域被动定位,精度百米级。接着,2007年北斗二号开建,2012年亚太覆盖完成,精度进到10米内。2020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收官,35颗卫星就位,服务范围覆盖全球,亚太精度2.5米以内,还独有短报文通信功能,无网区也能发消息。卫星总数超GPS,授时误差小于20纳秒。到2024年,在轨卫星达48颗,全球服务精度2.34米。 可为什么国内设备还离不开GPS?GPS早入行,产业链全围着它建。手机芯片高通、联发科主导,模块焊死GPS接口,北斗得靠软件桥接。国产华为、小米从2015年起加多模支持,但存量设备四十亿台,老模块不支持纯北斗,强换就卡壳。拿2024年数据看,国内智能手机出货2.94亿部,支持北斗2.88亿部,安装率98%,但实际定位多系统融合,北斗捕获率高,GPS稳底子。屏幕上写GPS定位,背后北斗、伽利略、格洛纳斯齐上阵,信号弱就切,精度稳。企业算账也现实,GPS免费,北斗高精部分收费,改芯片得重设计电路、烧固件、认证,周期两三年,成本涨20%。物流、打车、外卖全靠这套稳,换了出岔子,城市运转就乱。 标题里那句“要是现在真的都替换成北斗,手机估计都用不成了”,不是危言耸听。现有设备硬件锁死,纯北斗信号不兼容,定位瘫痪,共享单车找不着,公交调度偏移,应急救援延误。2024年,卫星导航终端销量4.1亿台/套,车载导航超2000万台,大多GPS模块。假如一刀切,服务器日志报错,路径重算慢,订单积压,高峰期配送卡壳。测试过,关GPS纯北斗,老机型捕获率低,屏幕卡搜索中。新机OTA升级也慢,用户下载卡顿。产业链全球联动,台湾所谓的“芯片厂”供应模块,早定GPS标准,改动延期半年。结果民生中断,经济损失大。北斗强在厘米级和短报文,GPS补覆盖,企业选融合,避免风险。 这套共存模式接地气。北斗悄然发力,公交调度误差一米内,农机自动驾驶省油20%,救援发报文直达总部。2024年,产业产值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关联产值4059亿元,增长8.21%。日定位服务万亿次,百度高德地图车道级导航盖99%城市乡镇。国产手机北斗率超70%,停车找位准。国际上,170多国接入,加入民航海事标准,和5G物联网对接。伊朗等国正迁关键领域到北斗,兼容多系统抗干扰。 长远看,北斗领航新时代。自主系统保底气,军民融合深,服务千行百业。2024年,大众消费市场北斗占比超七成,地图软件基于高精功能全国铺开。未来手机变卫星终端,偏远区上网稳。现有四十亿设备渐更新,多模并行取长补短,北斗份额水涨船高。国家战略稳,创新驱动实,保障民生安全。这不是零和游戏,共存提升全盘。
这下好了,美国人开始怀疑人生:“我们天天封锁、天天断供,结果你居然搞出个我们没封
【61评论】【148点赞】
用户16xxx59
小编你想说啥。能不能总结一下中心思想?
眉毛
现在高德地图已经没有GPS了,感觉比原来好用多了
老古董
替美国吹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