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媒体对着北极航道那叫一个火力全开,一会儿嚷嚷这航道是气候灾难催出来的,过不了几天就得断航,一会儿又掰着指头说航行风险比绕道好望角还大,纯属花钱打水漂的摆设。 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哪是在评航道啊,分明是自家饭碗要被碰着了,急得跳脚呢! 新加坡这国家,说白了就是靠马六甲海峡吃饭的。打从几十年前起,马六甲就是亚欧航运的必经之路,不管是中国的工业品、中东的石油,还是欧洲的奢侈品,要跨半球运输,大多得从这窄窄的海峡挤过去。 新加坡正好卡在这咽喉上,靠着搞转口贸易、港口服务、船舶维修,硬生生把自己做成了 “亚洲航运枢纽”。 光是港口带来的收入,再加上配套的金融、物流生意,差不多撑起了它经济的大半边天 —— 这饭碗端得有多稳,全看马六甲的船流量有多密。 可北极航道一冒头,这好日子就悬了。以前从中国上海到欧洲汉堡,走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得绕一万三千多公里,现在走北极东北航道,直接缩短到八千多公里,近了快四千公里! 这可不是小数目,船跑一趟能省十几万美元的油钱,还能少花一两个星期的时间。 商船又不傻,能省时间省钱的道儿谁不爱走? 2024 年的数据都出来了,北极的北方海航道一年就有 97 艘船过境运货,总重量快 300 万吨,比前一年涨了近五成,其中九成五都是中俄之间的贸易货物,连能装 5000 个集装箱的巴拿马型大船都敢走了。 这意味着啥?以后亚欧之间的货船只会越来越多地绕开马六甲,新加坡的中转费、港口服务费、船舶维修费自然就得往下掉 —— 这哪是碰饭碗啊,简直是要动人家的根基。 至于新加坡媒体扯的那些鬼话,压根经不住扒。说什么 “走不通几天”,2024 年北极航道的通航期足足快 4 个月,虽然因为夏季海冰问题比预期短了点,但比前些年已经延长不少,而且俄罗斯的核动力破冰船还在保驾护航。 说什么 “风险比好望角大”,现在走北极的船全是冰级船,最差也能扛住轻度浮冰,去年连没专门冰级认证的集装箱船都安全跑了好几趟,反观好望角那边常年刮狂风巨浪,翻船事故可比北极多得多。 更别说 2024 年中国光从北极航道运回来的原油就有 1410 万桶,比前一年涨了三成,要是真像新加坡说的那样是摆设,谁会花真金白银往这儿砸? 更有意思的是,新加坡本身还是个亲美小国,而美国对北极航道的崛起一直犯嘀咕 —— 毕竟现有航运格局是美国主导的,一旦北极航道成了气候,全球航运重心就得往北移,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的影响力也会受影响。 新加坡这时候跳出来抹黑,多少有点跟着大哥站队的意思,既想保住自己的饭碗,又能给美国递投名状,可谓是 “一举两得”。 说白了,新加坡的急眼根本不是为了什么 “气候灾难”“航行安全”,纯粹是自身利益被戳中了痛处。 马六甲海峡养了新加坡几十年,可时代变了,北极航道的出现是航运发展的大趋势,不是靠泼脏水就能拦得住的。 与其花心思抹黑别人,不如想想怎么给自己的经济找新出路 —— 总不能一辈子把希望全押在一条海峡上吧?你们说,这新加坡是不是有点慌不择路了?
新加坡已经预测中美冲突:一旦爆发,美国称中国不能攻打美本土。李显龙当总理20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