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吴德坐在家中看电视,突然一则新闻的播报引起他的关注,在仔细看过新闻内容

轩叔观察 2025-10-09 22:38:52

1992年吴德坐在家中看电视,突然一则新闻的播报引起他的关注,在仔细看过新闻内容后,吴德被气得大发雷霆,他指着电视大骂:“你们怎么能这样,我看你们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无辜笑] 这位老人1913年出生在河北丰润县的农村,父亲靠几亩薄田养活一家人,1932年他考入北平一所中学,正赶上“一·二八”事变后的抗日浪潮,他加入反帝大同盟,在校园里散发传单、组织游行,1933年冬天一位地下党员找到他,问他愿不愿意为穷人打天下,就这样20岁的吴德入了党。 1935年党组织派他回河北做工运工作,开滦煤矿的矿工每天下井十几个小时,工资却被层层克扣,吴德化名老李,住进矿工宿舍,白天跟着下井挖煤,晚上跟工人们聊天,三个月后他组织了一次罢工,两千多名矿工一起停工,最终迫使资方答应涨工资、改善安全条件。 抗战爆发后吴德转入冀东根据地,负责筹集武器弹药和粮食布匹,1940年秋天他步行两个多月到延安汇报工作,毛泽东接见了他,问了很多敌后工作的细节,最后说:“你们在最困难的地方坚持下来了,很不容易。” 新中国成立后,吴德先后在燃料工业部、天津市工作,1957年调任吉林省委书记后,他推动建设了一批化工厂和机械厂,还专门抓粮食生产,有一年春旱严重,他带着干部们挖水渠、修水库,自己也挽起裤腿下田,到1965年吉林粮食产量比十年前增长了近一倍。 1966年他调到北京,担任市委书记,那是个特殊的年代,很多事情不由他控制,1978年他被免去职务,两年后恢复工作,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担任副委员长直到1988年退休。 退休后的吴德经常看新闻,也爱跟老同事们聊天,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经济明显加速,他看到北京的立交桥越修越多,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心里挺高兴,但同时报纸上关于腐败案件的报道也多了起来。 让他最受不了的是那种强烈反差,一边是官员贪污受贿、大吃大喝,一边是下岗工人为生计发愁,有次他看到一篇报道,说东北某市一位副市长受贿五十多万元,而当地纺织厂三千多名女工因工厂破产失业,有的只能摆地摊卖袜子维持生活。 “当年我们闹革命图的是什么?”吴德跟来探望的老部下说,“不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吗?现在经济是发展了,可有些人忘了本。”他顿了顿,“这样下去不行,迟早会出问题。” 1992年的中国确实走到了一个路口,市场经济带来活力,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沿海地区日新月异,但旧体制尚未完全打破,新规则还没建立起来,权力寻租有了可乘之机,加上当时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掌握资源分配权的干部经不住诱惑。 老百姓的感受是复杂的。一方面看到生活水平在提高,菜市场东西多了,想买台电视机也不用凭票了,另一方面又担心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尤其是国企职工,眼看着厂子效益不好,又听说有人靠关系发了财,心里自然不平衡。 1995年德在北京去世,他没能看到后来反腐力度的加强,没能看到制度笼子越扎越紧,但他那一代人的坚持和呐喊,确实推动了后来的变化。 回头看1992年,那一年改革的方向定了,经济的引擎发动了,但配套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还在摸索,吴德当时的担忧,今天看来不是多余的,一个国家的发展,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更要看好蛋糕别被偷走,这个道理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网友们感慨万千: “看完真是感慨,老一辈革命家是真的把人民放在心里,现在那些贪官真该看看什么叫做初心!”   “92年到现在三十多年了,反腐确实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还是要继续坚持啊。”   “吴德在吉林干得确实好,我爷爷那辈人还经常提起他当年下乡考察的事,是真的和老百姓同吃同住。”   “其实老爷子生气的不只是贪污,更是担心改革成果被蛀虫啃食,事实证明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那个年代几亿公款啊!放现在相当于几十个亿了,难怪老革命气得拍桌子。”   “希望现在的干部都能记住这句话:'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这是沉甸甸的责任啊。”   “作为90后,看了很受触动,我们这代人也应该有这样的担当精神。”   “建议把这样的历史故事写进教材,让年轻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各位网友在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这种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人物库

0 阅读:136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