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军事专家说,若美俄打起来,全球会有50亿人死亡。但如果美国和中国爆发核战情况如何?中国院士给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中国防得住,而且手段不止一套。 话说核战这事儿,总让人脊背发凉,尤其是那些专家模拟出来的场景。美国罗格斯大学领衔的一项研究直击人心,他们分析了美俄之间全面核对抗的后果,结果显示,光是烟尘和灰烬遮天蔽日,就能引发全球气候剧变,作物大面积减产,饿死的人数高达50亿以上。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基于真实大气模型和农业数据的推算。即使是小规模核冲突,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也可能导致全球粮食短缺,饿死上亿人。 专家们强调,核爆后的“核冬天”效应会让阳光减少,温度骤降,海洋食物链崩盘,穷国首当其冲。想想看,地球上80%人口靠农业吃饭,这么一搞,供应链全乱套,超市货架空荡荡的日子就来了。美俄作为两大核大国,手里弹头加起来上万枚,互相扔过去,首波爆炸就死几亿,剩下的全靠后续饥荒收尾。这研究一出,国际社会又开始呼吁裁军,可现实里大国博弈没停过。 那换个角度,如果是美国和中国卷入核战,会不会也这么惨?别慌,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在2022年央视访谈里,给大家发了颗定心丸。他说,中国防护工程水平高,能扛住包括核打击在内的任何攻击,而且手段不是一套,而是多管齐下。 钱七虎是防护工程领域的泰斗,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钻研地下工事和抗爆结构,参与过多项国防项目。他的话不是拍胸脯,而是基于几十年积累的技术底子。中国核战略的核心是“不首先使用”,从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那天起,就承诺不对无核国家动武,也不对其他核国先动手。 这政策不是空谈,而是国家安全的最低保障,目的是稳住局面,避免擦枪走火。相比某些国家把核武器当“先发制人”工具,中国更注重防御和威慑平衡。 先说进攻端的威慑力,这也是防护的底气。中国核力量分成陆基、海基、空基三路大军,互相补位,形成完整链条。陆基主力是东风-41洲际导弹,这家伙射程1.4万公里,能覆盖全球热点,机动发射车一转悠,就藏进山沟或沙漠,敌人雷达难抓。 它还能带多枚分导弹头,每枚当量不小,够让对手掂量掂量。海基有巨浪-2和升级的巨浪-3,装在094型核潜艇上,从南海或东海钻进深水,艇身低噪推进,声纳都费劲追踪。 巨浪-3射程超1.2万公里,直接威胁美本土,潜艇一出动,就等于第二打击的保险丝。空基方面,轰-6系列轰炸机改装后能挂巡航导弹,空中巡逻随时待命,加油机一接力,就能飞远门。 最近九三阅兵上,惊雷-1空射导弹亮相,射程远、精度高,进一步补齐空基短板。 这三路人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协同作战,敌人想一锅端基本没戏。钱七虎院士强调,战略武器必须万无一失,防护工程就是让它们在打击后还能爬起来反击。 防护不光靠武器,还得护住人命和基础设施。这块儿,中国民防体系下足了功夫。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地下空间改造得像铁桶一样,用抗核爆钢材加固墙体,承受高压波冲击。 这些设施不光藏人,还连通风、供水系统,疏散通道宽敞有序。想想核爆后地面乱成粥,地下能稳住指挥中枢,避免瘫痪。通信这关更关键,引入量子加密技术,信号在电磁脉冲下还能传,确保决策链不断。 量子通信骨干网已铺开,结合云计算,抗干扰能力强。钱七虎团队早年就搞过核爆压力模拟装置,现在这些成果全用上,城市韧性大幅提升。 不是说万无一失,但至少能把损失降到最低,让民众有喘息空间。 再说战略纵深,中国不光靠自家地盘,还拉国际合作分担压力。跟沙特、伊朗等中东国家搞军事技术交流,共享防御经验,等于把缓冲区拉长。 这不是结盟拉帮派,而是通过多边协作稳全球核秩序。中国推动“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1994年就递草案,现在还呼吁五核国发表政治声明。 外交部军控司长孙晓波在联合国说过,核大国该放弃先用政策,提供消极安全保证。 这些努力不是白费,减少了意外升级的风险。比起单打独斗,中国这套是综合拳,科技加外交,硬实力配软智慧。 当然,核战风险没完全消,但中国这布局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钱七虎院士的话传开后,网上恐慌少了不少,大家知道国家有备无患。 防护工程从传统工事到智能化,全方位升级,导弹精度高了,隐蔽性强了,反应速度快了。 比如东风-41的公路机动,就能全国跑位,巨浪潜艇的深海匿踪,轰炸机的电子对抗,全是高科技加持。民防演练也常态化,城市管线消隐改造,防灾设施齐备。 这不光护国家,还稳国际平衡。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强调稳而不躁,守而不懈,不挑事但也不怕事。
新加坡已经预测中美冲突:一旦爆发,美国称中国不能攻打美本土。李显龙当总理20
【1评论】【4点赞】
欣记
核战争会死几十亿人危言耸听,当年日本挨了2枚原子弹也没死多少人嘛,这种论调是当年美苏争霸讹诈全世界弄出来的,人类万把颗核弹全部同时爆炸对地球来讲不过是饶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