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人被讹诈不一定必然构成诈骗罪,需结合具体行为是否符合诈骗罪的法律构成要件来判

桑拿天 2025-10-10 12:13:42

扶老人被讹诈不一定必然构成诈骗罪,需结合具体行为是否符合诈骗罪的法律构成要件来判断。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只有当讹诈者故意捏造“被扶者造成损害”的虚假事实,使扶老人者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该认识自愿交付财物(如赔偿款),且数额达到当地“数额较大”标准(通常为3000元至1万元以上)时,才可能构成诈骗罪。 若讹诈行为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如数额较小),或仅通过威胁、要挟等方式迫使对方交付财物,则可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敲诈勒索行为,面临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若单纯索要赔偿但无虚构事实、胁迫等行为,则可能属于民事纠纷范畴。 为进一步明确,还需了解具体场景:比如讹诈者是否伪造了伤情证据(如假病历)、索要的金额是多少、是否存在威胁恐吓行为等?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桑拿天

桑拿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