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宣布了 10月9日,印度对涉华不锈钢冷轧扁制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印度这次

天天纪闻 2025-10-10 14:22:49

印度宣布了 10月9日,印度对涉华不锈钢冷轧扁制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印度这次瞄准了中国的不锈钢拳头产品。300系和400系冷轧扁钢,正是我们出口的主力。他们一口气把中印越三国产品都列入调查名单。   倾销调查期锁定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损害调查期更是追溯到2021年以来的多个年度。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又是一次针对性极强的贸易保护动作,而中国不锈钢出口的主力产品300系和400系冷轧扁钢,恰好成了这次调查的“靶心”。   说起来也讽刺,印度国内不锈钢年产能明明有500万吨,产能利用率却不足50%,一年也就生产270万吨左右,而其国内年需求不过240万吨,本身就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却偏偏要对进口产品下手,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不难看透。   说白了,印度这是把中国不锈钢产品当成了国内产业困境的“替罪羊”。从2024年底开始,印度就已经在不断收紧对中国不锈钢进口的政策,先是恢复反补贴税,又要求不锈钢无缝管及管材必须通过印度标准局(BIS)认证,当时一下子就在码头卡了几千吨中国货。   这种反复无常的政策调整,本质上就是为了给国内竞争力不足的不锈钢企业“腾空间”。   印度国内的不锈钢产业,一边是产能闲置,一边又面对中国产品在性价比上的优势,无力正面竞争,就只能求助于贸易保护手段,反倾销调查不过是他们惯用的伎俩罢了。   更值得玩味的是,印度这次把印尼和越南也拉进来,看似是扩大调查范围,实则可能是为了规避WTO的非歧视原则。   但这种“捆绑式”调查根本站不住脚,要知道中国不锈钢产业的竞争力可不是靠所谓的“倾销”得来的。   中国不锈钢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加工,都具备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产品质量稳定且成本控制得当,这才是在国际市场上受欢迎的真正原因。   而印度国内企业,不仅产能利用率低,在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上也与中国企业存在差距,却不愿从自身找原因提升竞争力,反而一味地设置贸易壁垒,这种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   从法律层面来看,印度发起这次反倾销调查,要满足WTO规定的三个条件: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国内产业存在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印度所谓的“损害”证据恐怕站不住脚。其一,印度国内不锈钢需求约240万吨,而其年产量达270万吨,本身就供大于求,国内产业的困境更多是源于自身产能过剩和效率低下,而非中国产品的进口冲击。   其二,在计算倾销幅度时,需要比较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印度很可能会在正常价值的认定和替代国的选择上做文章,以此夸大倾销幅度,这种做法在以往的反倾销调查中并不少见。   中国企业完全可以依法提出抗辩,拿出充分证据证明自身出口价格的合理性,以及印度国内产业损害与中国产品进口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这次印度的调查虽然来势汹汹,但中国不锈钢企业并非无计可施。一方面,可以针对调查中的倾销幅度计算、损害认定等关键环节提出异议,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市场多元化布局,既然印度市场暂时受阻,就把更多精力投向其他国家和地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像之前佛山的一些不锈钢工贸企业,就把出口重点放在了越南等国家,虽然越南后来也对部分不锈钢热轧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但影响尚未完全显现,企业仍有调整的空间。   印度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做法,短期内可能会给中国对印不锈钢出口带来一定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既不利于印度国内不锈钢产业的发展,也会损害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   对印度而言,屏蔽掉优质的中国产品,国内企业失去了竞争压力,就更没有动力去改进技术、提升效率,最终只会导致国内不锈钢产品质量停滞不前,价格居高不下,损害印度消费者的利益。   而对中国企业来说,虽然面临短期的出口困难,但也能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的高端化水平,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中国不锈钢产业的韧性是有目共睹的,经历过多次贸易摩擦的考验,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这次印度的反倾销调查,不过是又一次需要跨越的障碍。   说到底,国际贸易的本质是互利共赢,靠贸易保护主义是走不通的。印度应该明白,与其花费精力设置贸易壁垒,不如踏踏实实提升国内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公平竞争与中国企业合作共赢。   而中国企业则要继续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既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在全球不锈钢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这次反倾销调查虽然是个挑战,但也可能成为中国不锈钢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0 阅读:5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