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确实有比中国“强”的地方!台湾专家赖岳谦曾表示,印度有一点比中国强上很多,那

物规硬核 2025-10-10 17:02:10

印度确实有比中国“强”的地方!台湾专家赖岳谦曾表示,印度有一点比中国强上很多,那就是他们的嘴,之前奥运比赛,印度就扬言要碾压中国,结果赛程过了一半,印度还是0金0银,最后勉强以1银5铜混了个全球第70名开外。   这波“打脸”操作,简直把“说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诠释得淋漓尽致。   要说印度奥运史,那真是“偏科偏到姥姥家”,从1900年首次参赛到现在,印度总共才拿了31块奖牌,其中8块金牌全靠曲棍球项目撑着。   直到2008年,射击选手宾德拉才为中国以外的国家拿下首枚个人项目金牌,反观中国,从1984年许海峰射落奥运首金开始,已经攒了296块金牌,2024年巴黎奥运会更是跟美国并列榜首,拿下40块金牌,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为啥印度体育这么拉胯?说白了就是“三大坑”,第一坑,资源全砸板球上了,印度80%的体育预算都给了板球,田径、游泳这些奥运项目连基本设施都凑不齐,农村地区连标准跑道都找不着。   第二坑,社会结构卡脖子,种姓制度虽说被法律废除了,但底层群体还是难有机会接触专业训练,女性运动员更是要面对性别歧视的隐形天花板。   第三坑,制度效率低得离谱,政府虽然设立了专项基金,但钱经常被官僚体系卡住,比如2020东京奥运会周期,印度砸了百亿卢比,结果每块奖牌的成本高达17亿卢比,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   更绝的是,印度人还特别擅长“精神胜利”,从篡改教科书吹嘘“古代试管婴儿”,到科学家声称“引力波应该改名叫莫迪波”,这种虚妄的自信渗透到科技、经济甚至体育领域,殖民时代留下的“口舌之利”被当成宝贝,却掩盖了实干的缺失。   当中国通过举国体制从青少年选拔到职业培养形成完整链条时,印度运动员还得靠家里砸钱支撑训练,东京奥运会个人金牌得主乔普拉,训练费大半都是自家掏的腰包。   印度“嘴强”现象,本质上是发展路径的镜子,军事扩张和体育萎靡的鲜明对比,暴露了资源分配的失衡和战略短视,真正的强国从来不是靠吹牛吹出来的,而是把人口红利变成系统竞争力。   印度要想突破体育困局,得先破三道坎,打破种姓制度对机会的垄断,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体系,重构体育预算,多给奥运项目拨钱,最重要的是培养“少说多做”的实干文化,奥运奖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得靠训练场上每一滴汗水换。   当印度学会把“嘴功”变成“实功”,或许才能迎来体育崛起的曙光,这不仅是体育强国的必修课,更是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

0 阅读:1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