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个263斤的大哥,花了两万多请9个轿夫把他抬上峨眉山,去财神殿拜财神,他

百日依山尽 2025-10-10 17:36:37

四川,一个263斤的大哥,花了两万多请9个轿夫把他抬上峨眉山,去财神殿拜财神,他花钱圆梦,轿夫养家糊口,两边都高兴,何错之有? 8 月 15 日,峨眉山清音阁附近的滑竿服务点,54 岁的方师傅正擦着竹制滑竿上的汗渍,这是他在景区抬轿的第 28 个年头,双手掌心的厚茧磨了一层又一层,肩膀上的垫布也洗得发白。 一名外地来的中年男子找到他,对方身高近一米八,体重 263 斤,说自己多年来一直想上半山腰的财神殿拜拜,可腿脚不便加上体重原因,徒步根本无法完成,想请人用滑竿把自己抬上去,往返路程差不多 42 公里。 方师傅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这活儿不简单。景区对滑竿服务有不成文的规矩,150 斤以下的游客通常两人一组抬,每公里收费 240 元,体重超 200 斤就得加倍收费,还得增加人手保证安全。 他赶紧联系了相熟的 8 名轿夫,大家合计后觉得至少需要 9 人轮流替换,才能扛住这份重量。一开始找的两顶普通滑竿都容不下这名游客,最后又特意从景区调度处借来一顶加宽的定制滑竿,才勉强让对方坐得安稳。 谈好 21200 元的总价后,队伍当天上午 9 点正式出发。峨眉山的山路陡峭,不少路段坡度接近 45 度,轿夫们穿着统一的蓝色粗布衫,腰上系着结实的棕绳,4 人一组抬着滑竿稳步前行,剩下 5 人拿着备用的垫肩和水壶跟在旁边,每隔 20 分钟就轮换一次。 方师傅走在最前面带路,竹杠压在肩膀上的重量比平时重了近一倍,每走几步就得调整一次姿势,额头上的汗珠顺着皱纹往下淌,很快浸湿了后背的衣服。 全程 10 多个小时的路程里,游客没提过一次额外要求,只是在轿夫休息时主动递出水和纸巾。到了财神殿,他下车拜完神,还特意等轿夫们歇够了才重新上路。 下山抵达山脚时,已是晚上 7 点多,夜幕开始笼罩山峦,这名游客除了付清约定的 21200 元,又额外给每人塞了 100 元小费,笑着说自己的心愿了了,麻烦大家辛苦一天。 队伍里 62 岁的宋师傅最是感慨,他从 1993 年就开始在峨眉山抬滑竿,见过最重的游客是一位 310 多斤的外国女士,这次的单子算是第二重。 他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在城里上学,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几乎全靠抬滑竿的收入,这单生意下来,每个人能分到近 2400 元,抵得上平时大半个月的收入。 景区的滑竿服务本是传统旅游项目,也是当地山民重要的生计来源。轿夫们都持有景区统一发放的准入资质,每次接活前会根据游客体重、路程远近协商价格,超重加人加钱是行业默认的规则。 这次峨眉山的事件传开后,网友的讨论分成了两派。有人对着视频里轿夫弯腰爬坡的样子叹气,觉得 “这钱挣得太辛苦”; 也有人拿出景区规则解释,认为工作没有高低贵贱,游客花钱买服务,轿夫凭力气挣钱,本就是公平的交换。还有人翻出过往案例,说几年前有位老人请轿夫抬着轮椅上山,同样花了不少钱,当时大家都夸是 “暖心举动”。 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0 阅读:73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