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打了个寂寞!泽连斯基发现俄军武器里,竟有大量来自美、英、德等国的零件。西方国家一边给乌克兰摇旗呐喊,一边却把高精尖的零部件卖给俄罗斯发大财?一边加油,一边递刀,这双标玩得太明显了。 乌克兰的反腐败机构最近公布了一个在线数据库,里面记录了从俄军武器中回收的数千件外国部件。 这些部件不是随机的杂牌货,而是高端半导体、微电子和传感器,来源直指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知名企业。 俄罗斯的军工体系早在战前就建立了庞大的国际供应链网络,虽然在2022年全面入侵后,西方国家迅速出台了层层制裁,包括出口管制和资产冻结,这些措施确实让俄罗斯的直接进口锐减了98%,但问题在于,俄罗斯转向了第三方国家作为中转站。 像土耳其、阿联酋和塞尔维亚这样的国家,成为了关键节点,俄罗斯的情报机构,比如联邦安全局和军事情报总局,会通过假公司和虚假端用户声明,绕过管制。 根据基辅经济学院的报告,2023年前10个月,俄罗斯对这些“关键战场部件”的进口仅下降了10%,远低于预期。 这意味着,西方企业生产的部件,通过多层转手,最终还是流进了俄罗斯的军工厂,比如生产Kh-101巡航导弹的设施。 泽连斯基总统最近的表态,更是把这个矛盾推到台前,他直言,这些外国部件的数量之多,让他看到西方制裁的执行力在打折扣。 乌克兰的情报部门已经将具体公司和产品的清单分享给了盟国伙伴,包括美国和欧盟成员。 泽连斯基强调,俄罗斯公开拒绝停火提议,却能轻易获取这些部件,这暴露了国际社会的双重标准:一边谴责侵略,一边让本国企业间接助长战火。 西方国家在战前就把俄罗斯视为重要市场,高科技企业如Analog Devices、Texas Instruments和Intel等巨头,出口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半导体。 这些公司本意是服务民用领域,但俄罗斯的军工企业通过平行进口和灰色渠道,将它们转化为武器核心。 2023年,美国参议院的一项15个月调查发现,在乌克兰战场上回收的2500件俄罗斯武器部件中,40%来自四家美国企业,英国的微电脑、德国的精密仪器,也在类似路径上失控。 俄罗斯的应对策略很狡猾:他们利用影子舰队运输石油换取外汇,然后投资这些采购网络。 结果呢?俄罗斯的军工收入在2023年飙升到220亿美元,比战前增长69%,其中不少资金就用于买这些“禁果”。 这里的责任不能全推给企业,西方政府的监管机制出了问题,尽管G7国家联合发布了“共同高优先级清单”,列出了俄罗斯急需的微电子、CNC机床和无线通信部件,但执行起来漏洞百出。 西方国家一边向乌克兰提供价值超过3800亿美元的军援,包括F-16战机和HIMARS火箭系统,一边却在供应链上留下了后门。 俄罗斯正是利用这个缝隙,维持了其“战争经济”,他们把国防开支推到GDP的6%以上,远超西方平均水平,却靠外国零件填补本土生产的空白。 乌克兰的反击很及时:他们开始本地化生产无人机和火炮,到2024年底,96%的军用无人机已是本土制造。 但这无法掩盖一个事实——如果西方不彻底堵住这些渠道,俄罗斯的进攻节奏不会慢下来。 你怎么看这个供应链的乱象?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2025-10-07关于《泽连斯基“乱咬”:俄罗斯武器含美中英德日韩零部件》的报道
乌克兰的这一招相当于变相拥有了核武器。我之前就说过,乌克兰早该用上了,一直拖到现
【11评论】【5点赞】